用“小秸秆”办成民生大实事
秸秆打捆。
秸秆用作食用菌基料。
秸秆饲料化利用。
□刘兰嘉
五月临近,中江县收割小麦、油菜的“双抢”时节已进入倒计时,农户们在抢收粮食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秸秆,秸秆一旦大量堆积,影响力不容小觑,如果被随意丢弃、焚烧,则容易酿成大问题。
截至目前,中江县年产农作物秸秆达 88万吨,其中可收集量75万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5%,实现了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三效统一”。
“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政策的引导作用是关键,目前秸秆综合利用‘需求导向+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科技支撑’的中江模式已逐步成熟,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丘陵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中江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
从“单一用途”到“五化利用”
4月8日,在辑庆镇尖寨村500亩扶贫产业园,柑橘花、芍药花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园区实现果药套种,地上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稻草秸秆。
2017年尖寨村引进中江县爱地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果药种植,公司从老百姓手中回收秸秆,粉碎后还田做有机肥。去年全村的农作物秸秆还不够用,还到周边几个乡镇去采购,消纳油菜、水稻秸秆约6000吨。
在中江这样的丘区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量较多,过去农户用秸秆做柴火、做饲料,剩下的大部分通过机械粉碎还田。
“但丘区田块小、散,距离远,很多地方收割机去不到,只能望‘秸’兴叹。”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中心负责人说,“这几年,农作物秸秆由农户自行消纳的量也越来越少了,对此我们深有感触。”
“现在耕牛少了,‘铁牛’多了,用稻草喂耕牛的量少了,做饭又用上了天然气,别说秸秆了,柴火都用得少了。”辑庆镇联丰村9社村民向曾知说。
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如何得到充分利用?中江大力推广“五化”综合利用途径,所谓五化,是指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
秸秆做肥料,实现“一减、两保、三增”。爱地农业利用秸秆覆盖果树进行秸秆肥料化利用,减少草害,使土壤保湿、保温。秸秆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增加果树的产量、质量。
秸秆做饲料,节本增效又增收。德阳市梦顺农业有限公司利用玉米、稻草秸秆做牛、羊饲料,去年回收秸秆3000多吨,辐射周边10公里,制成的饲料价格稳定在380元-400元,年产值达120多万元。
秸秆做基料,实现循环利用。以玉兴镇成林稻草收购点为代表的市场主体在仓山镇菇世界公司,以及玉兴、兴隆、辑庆等乡镇开展秸秆基料化利用。利用稻草秸秆做基料,过去一文不值的稻草“变身”食用菌的养料,制成基料后每吨市场价600多元,充分利用后还能再还田做肥料。
秸秆做原料,变废为宝。中江亿鑫成农业有限公司对水稻等秸秆进行加工后生产草垫,实现秸秆二次利用,每张草垫市场价格近30元。
秸秆做燃料,成为清洁能源。光大城乡再生能源(中江)有限公司利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生物质发电,年处置农林废弃物26万吨,年处置生活垃圾17.5万吨,每年向电网提供绿色电力约3亿千瓦时,年新创产值2.17亿元。
“单打独斗”变“体系作战”
近日,在梦顺农业公司位于辑庆镇响井村的加工厂,负责人冷济阔已清理出秸秆收储场地,迎接6月的高峰。他介绍,过去常年租赁场地做饲料加工,场地较小,限制了扩大再生产。去年公司自建加工厂,当年即投入使用,集秸秆收储、加工粉碎、青贮于一体,饲料年加工能力从3000多吨跃升到4000多吨,“小麦杆、稻草、油菜秆、红苕藤今年都收储,‘干’的做颗粒饲料,‘湿’的做青贮,‘朽’的可以外运到光大公司做燃料。”
梦顺农业公司扩大产能的背后,离不开中江县成熟的秸秆收储运体系。“我们的秸秆原料,70%以上都是老百姓自发送过来的,给我们省了很大的工。很多秸秆是田边地角的废弃物,随意堆放也难看,老百姓没事时拉过来,我们去年以180元/吨的价格收购,双方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冷济阔说。
经过多年努力,中江发挥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的基层领导作用,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形成“户清+组收集+村转运+镇集中+县统筹”的“五级联动”秸秆收储运体系。
村社长和群众积极分子担任宣传员,动员农户将田间地头的秸秆搬运到路边或秸秆临时收集、储存点便于转运。各村秸秆综合利用小分队利用三轮车将路边秸秆转运至秸秆综合利用收储中心(站)。积极盘活一批办公用房、学校、废旧厂房等闲置资产,科学布局乡、村两级收储中心(站)18个。
中嘉再生物资回收公司负责人曾全武说:“农户参与秸秆收储、运输,积极性也特别高。大家明确分工,我们一家公司就能带动7-8个人长期合作,一年下来每人有3万-5万元收益。”
中江县农村能源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的建立,也契合了中江作为丘区县的现实需求:农闲时大家各自为政,农忙时节有组织地清运秸秆,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废物变资源,资源变商品
4月初,在辑庆镇永远村1组,亿鑫成农业公司新建的厂房正在收尾。负责人唐宗成表示,过去公司在新都斑竹园,考虑到秸秆长途运输的不便,搬迁至联丰村3组,年加工秸秆6000多吨,由于几条生产线集中在一处,经常出现储运“打挤”的情况。今年加工厂房进行分布式布局,在永远村、柳林村共新建3处加工房,每处面积3-4亩,加工能力都在2000吨以上,方便了老百姓就近就地消纳秸秆。
近年来,中江引进培育“五化利用”秸秆收储用市场主体达40家,秸秆年收集利用能力已达7万吨左右。以政府为主导,有了市场化的手段和途径,秸秆丢弃、焚烧现象大大减少,过去农民视为“烫手山芋”而随意堆放的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充分利用。
向曾知告诉笔者,去年种植的7亩多水稻,产生了大量的稻草,她用三轮车运至2公里外的亿鑫成公司,以每吨200 元的均价售卖,共赚了900多元。
回收利用秸秆,让村民多了一个增收渠道。尖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尹元章介绍,500亩扶贫产业园高峰期有30多位农户务工。以脱贫户许必莲为例,她长期在果园装卸、铺平稻草,日均工资60元,年均增收4000多元。
中江还以科技为支撑,在收储用环节,充分应用物联网管理系统,“让数据多跑路”,大大节省了秸秆综合利用各个环节的人力物力成本。
“当然也应当看到,秸秆综合利用‘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仍然是丘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薄弱环节,我们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着力调动秸秆利用各方积极性。”中江县农村能源中心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中江大力实施资金补贴政策、实施精准帮扶政策等,投入各项资金2000多万元,采取“补助设备购置、补助场地建设、补助利用数量”的补贴方式,全面提高秸秆收集、利用主体主动性。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罗环记者钟正有)近日,德阳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明星一行到中江督导建党100周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
中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中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