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花果山 走出富民路
柑橘、芍药套种。
村民在果园里劳作。
唐武琼近照。
□特约通讯员 肖开丰 本报记者 曾霁 文/图
她生长在一个人均只有七分地的小山村。土地上微薄的产出让她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几顿细粮。
她15岁离家到成都打工,17岁开始承接工程,后来把公司业务做到了全国。她42岁回到山村,经营现代农业,带动乡亲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她叫唐武琼,是中江县辑庆镇柳河村人。她的勤学苦干,她敢闯敢试的人生,或许印证了丘区农业大县几十年发展的一些印迹。
只身一人离乡背井去打工
10月金秋时节,中江县辑庆镇柳河村六组依然是满山青翠,丘陵起伏,公路蜿蜒。45岁的唐武琼指点着漫山遍野几百亩柑橘树、芍药苗,说起了自己在异乡和故乡的30年创业路。
唐武琼生在柳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0年从辑庆镇中学毕业后就务了农。一家7口人守着几亩地3亩多的耕地,一年的收成只够勉强维持生活。
“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几顿细粮,才能吃肉、买身粗布衣裳。有劲使不上,简直没啥奔头!”她告诉记者,她15岁就走上外出打工这条路,纯粹是给穷逼出来的。
上世纪 80 年代末、90年代初,有数十万中江农民加入“打工潮”中,涌向城市打工淘金。唐武琼是只身一人闯到成都。人生地不熟的她,几经周折来到一个工地,跟着一位油漆师傅,开始了26年的涂料施工工作。第一份工作第一个月她就拿到50多元工资,真是莫大的满足。
拜师学艺创办施工企业
打工的日子并不总是美好的。第二年,年轻的唐武琼与包工头起了冲突,“我的工资是 4 元一天,一直不涨!”唐武琼回忆说,她决定另寻名师,投在青羊轻建总公司方素华工程师名下,拜师学艺,攻破技术难题。
技艺精湛,很快唐武琼赚 到 了 人 生 的“ 第 一 桶金 ”——7800 元 包 工 酬劳。这个行业原先的薪酬是按天计算,后来改为按平方计算,她发现利润空间大了很多,坚定了干事业的决心。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她始终坚持学习,抽出涂料施工的间隙,去报考建筑学校,后来还顺利取得大专文凭。
1992年,“不安分”的她决定自己当老板,开始承包建筑工地的涂料油漆工程。但事与愿违,当她回到老家招工时,怎么也招不到工人,乡邻们不相信这个17岁的女娃能接得到工程。
唐武琼不甘心,挨家挨户去讲前景、讲未来、讲改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动员了十几个邻居和亲戚上工地看一看。最终,这十几个人的建筑装修队,打进省城站稳了脚跟。
2002年,唐武琼和丈夫一起有了自己的公司,旗下有40余人的施工队伍,主攻建筑的基装墙面油漆。后来业务不断发展,一年收入能达到三四百万元。但她的丈夫因为劳累过度,2008年不幸因病去世。
唐武琼带着家乡子弟继续拓展业务,高峰时施工人数达到200余人,奋战在全国各地。唐武琼告诉记者:“老家场镇上有个小伙子姓许,因为刑满释放后找不到工作,被亲朋看不起,成天窝家里酗酒打牌,他妈妈哭着要我帮帮他。我就带他去成都一起做事。后来,他在工作中勤快、实诚,变成了一个阳光青年,现在结婚生了小孩,一家人很幸福。”
唐武琼的涂料事业,因为诚信做事,一直顺风顺水。“明天我就要飞珠海,验收工程与结算工人工资。这单收入近500万元。”唐武琼高兴地告诉记者,这个是接的珠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二装工程,工作量很大,已经施工很久了。
返乡创业打造花果山
“千山万水都是情,家乡人富了才是富。”一头短发的唐武琼,谈到创业梦想,黑红而俏丽的脸蛋透出一丝纯朴的笑容。
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农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辑庆镇干部带队组织乡亲到蒲江、丹棱等“水果之乡”考察,发现当地种植大户2015年开垦300亩土地,投入500万元资金,第二年、第三年陆续挂果销售,可迅速收回投资。见识到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唐武琼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2017年4月,唐武琼回到家乡柳河村,以每亩200元的价格租赁荒地 260 余亩,用于水果与药材套种:柑橘林下种芍药,赏花摘果,还能收药材白芍。
重新拥抱土地,不乏创业辛酸。唐武琼指着眼前平整的田地说:“这几百亩地处在6组和7组的交界处,原来叫烂泥塘。我用了6台挖土机,3个月时间里日夜不停,清淤垒土铺肥。”如今终于荒地变果园,丰收在即。
记者了解到:这个叫中江县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现在成员170余人,其中扶贫户20余户,在柳河村通过土地流转租赁1000余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优质橘苗和优良中药材。合作社的最终目标,是进行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康养的一体化发展。
唐武琼对土地很有信心:“我的投入分两期,一期500 余万元资金,用于 260亩优质柑橘爱嫒、大雅、春见、耙耙柑等优品的种植。二期流转土地500多亩,土地租金每年约46万元,前前后后要投入1300多万元。”
唐武琼的创业雄心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辑庆镇农业股长邱荣祥介绍,当地政府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还穿针引线,为唐武琼回乡创业提供了100多万元的基础设施投入,用于重修山坡上的人民渠、鲁班沟,方便她利用都江堰的水灌溉林地。
经过3年的精心管理,目前唐武琼的种植生态园进入良性发展期。今年挂果300余亩,在田间地头就已销售一空;每亩产出五六千斤,优质产品获得了优价销售,价格达到每斤8元,一亩收入约4万元;现林下套种的勺药,在盛花时节一亩地产花3000至5000朵,销价平均每朵2元,经深加工成香精油后销往中东。
走在满是滴灌与太阳能杀虫灯的田地中,满眼苍翠之间闪动着务工老人的身影。唐武琼不时用手机视频,指导田间采摘的务工人员:“优质果不能带青和带斑,单果重 150 至200克,包装时留两片叶子,既要有品相又要有品质。”这些务工人员大多是50岁左右的村民,他们外出打工缺乏竞争力,唐武琼就聘请他们参与种植与管护,这样他们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劳动报酬,还守护好了自己的家。
致富后想帮助更多的人
目前瑞康水果专业合作社使用贫困户18人在园区内打工,流转了300多户乡亲的土地,带动数百人脱贫奔康。
2018年,唐武琼得知四川多地积极打造油茶基地,毫不犹豫争取了低丘岗荒山改造项目,规划租赁荒山400余亩种植油茶及林下芍药。目前规划正在实施中,预计再过4年,油茶及林下芍药能带来年均百万元的收入,能带动更多当地群众务工增收。
唐武琼面对记者,坦诚地说起了心里话:“人这一辈子应该有点追求。穷的时候,我追求富裕的生活,这个目标我达到了,家里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时常有种失落感。看到党员能参加村里的会议,能为村上发展建言献策,我很羡慕,心里也有了要入党的想法。”
她还说:“有时我想,我的富裕是靠党的政策给的。在我致富的过程中,辑庆镇党委和柳河村党组织时刻都在关怀我,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作为回报,致富后我更应该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像一名共产党员那样,为社会多做点贡献,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
说这话时,阳光灿烂,唐武琼身后那漫山遍野的柑橘树和芍药苗,越发显得绿意盎然。借力于科技,借助于苦干,昔日荒山薄田正变为金山银山,前景无限。
新闻推荐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文艺晚会上——黄继光战友登台忆英雄黄继光战友李继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中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