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喷洒农药、卫星监测、电商带货…… 信息“智慧”打造数字农业

西安晚报 2020-04-24 06:38 大字

无人机喷洒农药、在线技术课堂、大数据管农田、农资农产品线上交易……今年疫情笼罩的“春耕图”里,加速普及的智慧农业,正在为许多地方的农户排忧解难,让农业生产顺利渡过“疫情难关”。

田间“黑科技”越来越多

四川省中江县,3500亩小麦地里几乎不见一个人影。然而在麦地上空,10架植保无人机组成的农药喷洒队忙得一刻不停,进行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病虫害统防统治。

“不到6小时的时间,3500亩小麦就完成了农药喷洒任务。当前小麦已到抽穗期,人不能进去;有了无人机,解决了大问题。”回龙镇党委书记张小江说。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副站长刘学兵介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江县加大无人机植保的统防统治,不仅避免了务农人员聚集,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益。

今年春季,记者在四川农村采访发现,田间农民少了,但“黑科技”越来越多:遥感卫星监测、无人机植保、多光谱照相机、在线农技指导……信息技术的不断加持,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智慧”。

同时,一堂堂春耕技术培训会及时在“云端”开播。通过视频连线,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教授与四川省汶川县200余名果农“见面”了,对小叶病该打什么药、生长过程中果子为何变小变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教授果农特色水果甜樱桃的春季培育技术。

数字技术改变产业形态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农业产业专家、四川川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会长卿成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2.25亿,行政村通光纤和通4G的比例均超过98%,互联网成为农民们解决农业和市场信息需求的最主要方式。

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的产业形态。

在山东寿光,今年的“菜博会、种博会”首次在网上举办,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蔬菜线上线下交易,“云种菜”项目还能让人们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慢直播观察蔬菜生长。

在江苏泗洪,养猪场推行“猪脸识别”“红外测温”,大数据记录每一头猪的个体特征、生长经历、防疫档案,实现“数字化”养猪。

不久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完成一项历经21年的基础性重点科研项目——首次创建了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利用土壤时空大数据对重点农区和流域实现分区、分类、量化管理,能在减少农用化学品投入量的同时增加产量。”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维理说。

在日前召开的2020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当前迫切需要运用好现代信息手段,从更高层次、更全维度掌握农情变化,加快完善中国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以信息化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农业须补齐短板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近几年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速,但大都处于尝试阶段;智慧农业的大范围普及,还须补齐短板、加快升级。

与城市相比,目前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民使用信息终端水平相对较弱;与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的数字化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要提升至70%,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要提升至1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要达到15%。

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农业人口素质的提升是重中之重。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张漫等专家认为,发展智慧农业,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快农业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培育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新华

新闻推荐

抢抓农时育新苗稳产保供“菜篮子” 市蔬菜专家大院:

本报讯(记者叶斌)日前,在位于旌阳区黄许镇金桥村的德阳市蔬菜专家大院一育苗大棚内,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正忙着给一片绿油油的...

中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中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