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蚕 中江蚕桑业迎来春天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3-30 06:11 大字

□严堃

本报记者 周金泉

阳春三月,中江县的蚕桑基地处处透露生机。刚修枝不久的桑园萌发出了新叶;一个个蚕房已完成消毒,养殖户们提前预订了蚕种;一些养殖大户刚搭建了现代化的蚕棚。

在中江新一轮蚕桑生产大幕开启之际,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县蚕桑产业已悄然发生可喜变化,养蚕逐渐由农户零星分散转向企业大户规模集中养殖,蚕业逐渐由传统高强度劳动密集型养殖向集成省力化方向转变,进一步助推农民增收。

工厂化养蚕进一步助推农民增收

3月23日,中江县会龙镇青杠村,在业主赵俊新建不久的蚕桑基地内,一个新搭建的现代化蚕棚即将安装自动上蔟、升降蚕台等设施,赵俊还计划订购300张蚕种,不久就将在其2000亩蚕桑基地拉开今年工厂化养蚕的序幕。

2018年,长年在外做外贸生意的赵俊三兄弟在中江县会龙镇、太安镇的4个村流转2000亩土地,并于去年开始栽桑养蚕。

“我们有自动上蔟、升降蚕台等设施,养100张蚕只需 15个劳动力,大大节约了人工。”赵俊说,“在正常水平下,我们2000亩桑园一年可养蚕六季,每季至少养1300张蚕,非常有规模,这提高了蚕茧竞争力,有了话语权,而不像过去靠农户散养,每家每户才养一两张蚕,卖茧还要遭贩子压级压价。”

赵俊介绍说,流转出土地的农户不仅有了土地流转费,还到桑园来栽桑、除草、施肥、剪枝,务工挣钱,“我们去年发出的务工工资就达130万元。”

青杠村农户高秀丽说:“去年,我和老公抽空到赵老板的桑园务工,就挣了五六千元。”

青杠村驻村干部黄海峰说:“过去我村养蚕都是散养,既耗劳力、效益也不突出,全村有10年没有养蚕了。近两年,赵老板三兄弟到村里规模流转土地建桑园,发展现代蚕业,还将建缫丝厂,实现产销‘一条龙’,助农增收。”

同日,中江县太安镇太安村村主任沈德军向南充蚕茧站订了2000张蚕种。沈德军也是一个大业主,2018年9月他成立了四川太丝蚕业有限公司,规模流转3200多亩土地,发展现代蚕业。在其基地,自动上蔟、自动升降台、自动摘茧机、自动烘干机等现代化养蚕设施应有尽有。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大走访”到中江 形成问题清单明确办理时限

(记者徐皓)3月19日、20日,由市财政局牵头的德阳市“防疫情、促发展”入企服务大走访活动第六组深入中江县多个工业企业、重...

中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中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