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四千里,“绿皮”载幸福 挣钱多了吃喝好了买票省事儿了,乘客们的返乡车坐得越来越舒坦

半岛都市报 2020-01-22 07:11 大字

来自四川德阳中江县的黄坤(右)与老乡在车厢内拼起小酒。文/图半岛记者钟迎雪

1月17日,腊月廿三,农历小年,青岛依旧弥漫在寒风中,而两千多公里以外的成都却很温暖。在青岛工作十年的范程踏上了返回成都的K205次列车。他没有选择坐更快的高铁,而是选择坐这趟普快。“十多年前我就是坐着这列火车来的青岛,绿皮车镌刻着我青涩的大学时代。后来就留在了这里,四川山东都是我的故乡。”

十年之前,春节返乡一票难求,是趟畏途,充满艰难和曲折。现在有了网络,早早抢票,倒也省心省事,他说比十年前的自己幸福多了。

打工夫妻年挣20万

要给老爹盖大房子

“要得要得,这是高密抓的蝉,青岛买的虾,搞回家给老娘吃哩!”38岁的彝族乘客木坡石达笑着给老乡们展示他的独家年货。5L容量的矿泉水瓶,塞满了蝉和虾。木坡石达带着老婆儿子女儿,已经是第17年从青岛转乘K205回老家过年,虽然没有抢上回家的座票,但是做足了准备工作,马扎、小毛毯,还有给孩子们准备的零食。

夫妇俩在潍坊高密手套工厂做工人,算上加班费两口子一年能收入20多万元,去掉生活开销,能攒下15万元。“要得要得,留出钱来给老爹盖大房子,搞个大的。”木坡石达一声声爽朗的“要得要得”,逗得老乡们大笑。

“我这天天加班,攒下了10万多,明年再干一年,加上前两年打工挣的,儿子娶媳妇的钱够了!”虽不是四川人,湖北襄阳的张宝生也加入了四川老乡的聊天队伍。

列车长陈辉扯高了嗓门,提醒大家保管好贵重物品。老家四川绵阳的唐林凯喊道:“得刷脸!不怕丢,手机丢了钱也丢不了,刷不了脸,上哪搞走钱。钱都转给老伴了,微信手一点就转账,哪还身上装钱。”

车厢里虽然拥挤,但是热闹不断,老乡们数算着这一年腰包里攒下了多少钱。18:50,列车经停潍坊后,又上来了大批人,不停地拥进这间小小的餐车,过道上挤满了人。“米饭卖完了,只有面条了。”餐车乘务员忙得不可开交。“以往,都是看看菜单转头就走了,现在直接就要,真是兜里有钱了。”

“吃点肉,喝点小酒,睡一觉就回家咯!”来自四川德阳中江县的黄坤,刚从潍坊站上车的,拿出了提前切好肉食的饭盒,掏出了小酒跟老乡喝了起来。

“上了车,也是进了家门,巴适。山东人好客,善良。虽然我才来三年,但是感受不少哩,2008年地震时候,山东的商会直接捐款。”黄坤说他所在的公司已经跟山东客户长期合作了13年,主要是将老家四川的川香麻辣味道做成各种熟食、休闲食品,2019年的销售量还实现了翻番。说完黄坤继续品起了小酒,嚼了一口肉。

来自四川彝族大凉山悬崖村的拉以惹格扯高了嗓子,“不要浪费,多吃点,再拿两个啤酒,我去扫码。”拉以惹格同老乡5个人在餐车上点了几个炒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一瓶啤酒10块钱,喝两瓶解解乏,自己背上来多麻烦,出来挣着钱了回家过年也舒坦,心情好。”拉以惹格同老乡们在青岛崂山中韩劳务市场做零工,开叉车、当腻子工,一天收入在300元到500元之间,虽然不是每天都有活,但是基本上能保证月收入五千块钱左右。

年轻人想接父母看海

搬运工首次坐上软卧

在青岛的这些年,范程的老家发生了不少变化,村里人翻新了房子,买上了轿车。不变的是,总能从在这辆慢行的列车上,碰到年轻的学生。

晚上10点半,尽管车厢喧闹,人头涌动,角落里看书的雷鸣依旧头埋在书里,“看完这一章节,就要下车了,一点不觉得时间久,这趟车一坐就是四年。”雷鸣的老家在湖北十堰,四年前考进中国海洋大学,之所以今年寒假走得晚,也是在备考复习,打算在青岛继续读研究生,将来留在青岛工作。这就是22岁雷鸣的新年愿望。

在K205列车上,像雷鸣一样在车厢内看书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还有很多人想接父母来看看海,在这趟车上,承载着他们最朴实的生活愿景和最真挚的温情。

夜里1点,还未到徐州站,车厢内酣睡声此起彼伏,躺在软卧铺上的范林辉却睡不着了。坐了十多年硬座,一下子换成软卧,感觉自己适应不了,便走出车厢,与乘务员小声交谈起来。

“儿子小时候顶嘴,现在工作好,挣钱多,也算懂事了,可我这把老骨头感觉贵呢,不舍得孩子给我多花这么多钱。”原来是春运票开售当天,儿子就打电话来通知他,在网上给买了软卧。原本回家一趟硬座只需要278.5元,而软卧变成了780.5元,多花500块钱对62岁的搬运工范林辉来讲是很大一笔支出,而对于两千公里外的儿子来讲,减少回家过年的疲惫,是自己送给父亲的第一份新年礼物。

“晃着晃着,睡醒就到家咯,给老娘买的手机,回去教她想我就打视频。”与范林辉不同的是,四川绵阳56岁的唐林凯连硬座都没有买上。

“不舍得买卧铺,舍得买手机,嘿嘿。”唐林凯蹲坐在车厢角落里,半米的距离丝毫没有影响他睡觉,把头靠在列车门旁边,身体依靠在背包上,背包里装着一部崭新的智能手机,还未拆封。

1月18日中午11点,列车还未到南阳站。“一会下车我们就去奶奶家吃饭,吃红烧肉。”三岁半的小美馨坐在妈妈身上,直嚷着饿了。于玉是青岛姑娘,六年前成为了河南南阳媳妇,由于丈夫春节值班,不能回家过年,于玉便一个人带着孩子回婆家过年。转眼,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得亏有这个,不哭,看姐姐的动画片,又是饿了,爷爷去给你冲奶粉。”老家四川广元的王德宝抱着十个月的小孙子,忙得不可开交。

很多外出务工人员,把老家的父母接来带娃。“爸妈还没干完活呢,干服务员要干到腊月廿八,走得晚,我跟爷爷先抱着娃回家。”奶奶掏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奶嘴,塞进宝宝嘴中,旁边座位上的小孩用平板电脑在看动画片,小宝宝的注意力被吸引住,停止了哭闹。

提前半小时收拾行李

换上没拆吊牌新毛衣

1月19日凌晨三点多,还有一个小时到达四川绵阳,木坡石达便已经醒了,很多老乡开始收拾行李,要在绵阳下车。木坡石达推了推身边的妻子,“我的新毛衣呢?在哪个包里?”

妻子从包中拿出还没拆吊牌的新毛衣,递给了木坡石达,木坡石达随手套在了身上。

19日4:23,列车从绵阳站继续行驶,车厢过道明显空了一些。木坡石达自己先跑去洗手间,从水龙头用手接了一捧水,捧进嘴里,用力漱口,抹了一把脸。紧接着回去抱着女儿,牵着儿子的手前去洗手间洗脸。

“要得要得,收拾干净,利索回家!回家过年!”还有半个小时才到站,但人们已经从座位上站起来了,收拾着自己的行李,迫切地等待停车到站。

早上6点,伴随着咣当咣当声,列车驶入成都站台。人们拎着大包小包,抱着娃,急匆匆地跑向出站口,伴随着他们奔向出站口的,还有每个人的“小家梦”。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小家梦”,组成奔向幸福生活的“大国梦”。

我们,都在路上。

新闻推荐

杨晓刚同志简历

杨晓刚,男,汉族,1969年4月出生,四川双流人,199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四川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大学、农学学...

中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中江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