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挂面 闻名不如见面

四川工人日报 2019-10-15 15:20 大字

中江手工挂面发源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做挂面的手艺就已经在民间流传。明清时候中江挂面行销各地,道光年间中江挂面达到全盛时期。清代诗人王朗山在《玉尺山人诗抄》中写道:“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正是此番景象的写照。

在中国诸多品种的手工挂面中,中江手工挂面是制作工序最为复杂、耗时最长之一。2010年,中江挂面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笔者随摄都艺术沙龙采风团,驱车专程到被誉为“中国挂面村”的中江县杰兴镇觉慧村进行了一次新村建设拍摄活动。觉慧村辖8个社,576户,距县城约4公里路。全村以中江手工挂面生产和销售为主,有68家挂面生产户以及20家销售户,去年共生产挂面100万公斤,产值2000多万元。

采风团抵达该村时,村里安排了品尝番茄鸡蛋挂面,美味可口。随后采风团拍摄周围农户晒挂面的场景。笔者专门走访了中央电视台节目组曾经拍摄过的罗大姐家。罗大姐热情好客,如数家珍地讲述了中江挂面的制作流程:选料、磨面、揉面、划条、发酵、醒面、扑面、抻大条、盘面、抻小条、上竹、挂面、晒面、收面、切面,以及包装运输等18道工序。手工制面是一门纯粹靠天吃饭的传统工艺,首先要考虑的是气候因素,根据日照和空气湿度选择开工时间。通常在天晴的情况下,和面、划条要从下午4时开始进行,当天晚上做面师傅不能睡觉,每隔一两个小时就有一次高强度的劳动。抻条和上竹环节,必须在次日的凌晨完成,而最后的晾晒则要放在中午太阳高照时。从第一道工序到最后出成品,要经历18个小时。

恰好当天上午罗大姐及家人要现场演示制作挂面的部分流程。他们在制作挂面过程中,工艺讲究,手法娴熟,自然到位,一气呵成。特别是在上竹、挂面、晒面、收面等环节,动作姿态十分优美,或像歌剧院的音乐指挥家,或像小提琴的演奏者,或像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淑女,或像空中探月的宇航员,或像在聚光灯下表演的舞蹈家。所挂晒的面条既如同高山流水飞流直下,又宛如丝绸垂帘,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和劳动之美的享受!使我想起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人在自我的劳动中创造自我,并明白劳动的美”。

新闻推荐

中江农民在家门口学习田间管理技术 农民夜校培训忙

(记者徐皓)“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油菜在苗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近日,中江县联合镇雄狮村举办“农民夜校实用技术——油菜苗期田...

中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中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