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堂”刘家祠

华西都市报 2019-04-24 03:07 大字

刘家祠近景。

□刘元兵文/图

三本大戏送块地

刘氏家族分为两个支脉,在清朝初期,刘氏一支入川始祖刘汝福,通过插旗占山,取得了九龙沟相当一大片土地。后来刘汝福迁往广汉、洛带居住。留下儿子刘文荣继续耕种这片土地,刘文荣虽有13个儿子,但仍然耕种不完这些土地。只得将其中一部分土地变卖给李、高、邓、杨姓耕种。直到后来剩下阳化河河湾处一块土地(今宝塔村12组境内龙马桥边),因土质较差,又容易被洪水淹,加之,当时的清政府要按田土面积征收税赋,刘家急于将多余田土转让出去。临近阳化河边一块地,很久没人接手。此时一户人家提出,要刘家出资,请戏班子唱三天大戏,才肯接手。刘家人立刻照办,李家才收下这块土地。

一只雄鸡谢兄长

另一支入川始祖刘日义,通过插旗占地,取得广兴场大屋基为中心的7个村及中江县妙峰乡姜家沟村的大片土地。刘日义虽有三子及7孙,仍无法耕种完这些土地。开基祖刘宏三生仁宗延佑三年(1316)丙戌正月初二辰时,乙酉(1345)科赐进士,自豫章陵里圳上迁湖南宝庆武攸。传至十三世,刘日顺偕妻及六子从湖南武冈徙四川金堂县广严寺(今广兴镇)投靠远房兄弟刘日义。

此时从湖广武冈入川的远房兄弟刘日顺,已经无地可种。刘日义便把广兴乡熊家沟村和妙峰乡姜家沟村的土地给了刘日顺。刘日顺为了感谢兄长,给了刘日义一只大鸡公,和一块红布。如今广兴镇熊安村取名有“雄鸡一唱报平安”之意。

刘文荣共有十三个儿子,当地人称“刘十三”。刘十三墓前方山下原有小土山一座,被该刘氏认为是发家的“风水宝地”。这是至今还流传着的一个家族轶事。

气势恢宏“天禄堂”

刘氏家族祠堂位于广兴镇何家沟村,始建于1770年。坐北朝南,背靠人型寨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均为土木石瓦结构。前面一条悠悠的小河,向西流向资水河。刘家祠堂又叫做“天禄堂”。

刘家祠堂建筑风格别具一格,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刘氏宗祠”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木匾悬挂在大门正中央,方显气派庄严。正门有一个大戏台,人称“万年台”。大戏台全是精工雕作的木质装饰,表现刘氏家族的书香门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戏台的屋顶有八个爪角,喜迎四面八方客人。每逢节日,刘氏家族就在此举办大戏,全族人家和附近乡邻都会在此聚会。

刘氏祠堂正殿有高大气派的九间大瓦房,房屋的房梁和支撑柱都是大圆木,隔墙用竹编而成,抹上白色洋灰。屋顶盖上用刘家瓦窑烧制的瓦。房顶脊梁上面中间雕花,两侧塑有龙头,非常气派。正殿的主堂设有刘氏历代始高曾祖的神堂。左右两侧雕有二龙戏珠,上方雕刻有双凤朝阳。离地面166厘米,寓意顺风顺水。正殿大门左右两侧有雌雄两个威武的石狮子。正殿前有一大坝,主要用作露天戏坝。通过十二级阶梯上到正殿,彰显神圣。大院坝右侧有一个石头打造的大水缸,长3.6米宽1.5米,储存生活用水以及防火之用。祠堂前面的三座跨河桥(平水桥、高桥、矮子桥)连通东西南北,显示刘氏家族人财兴旺,万代荣昌。

新闻推荐

950户农村贫困人口有望喝上“安全水”

工作人员入户核查。部门供图本报讯(记者张伟)记者近日从市水利局了解到,德阳市计划在今年5月1日至8月30日期间,用123天实施...

中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中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