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近200万,仅使用6年!闲置希望小学处置成难题
图为人去楼空的一所希望小学
资料图片
多年来,希望工程已成为一个符号,希望小学也孕育了一种情结,代表着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关爱和支持。不少企业或个人以援建农村希望小学为荣;一批孩子也受益于此,不仅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也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传递着爱心。
半月谈记者最近调研时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出现希望小学校舍人去楼空,被废弃或闲置的现象,不仅造成浪费,还可能引发社会疑虑。
投入近200万,仅使用了6年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三元村村民郭昌林每天都要到距家4公里外的南山镇中心小学,接送两个孙子上下学。而就在他家对面,村道边一所写着“三百梯长久希望小学”几个大字的学校则铁门紧锁,橙白相间的二层教学楼内空空荡荡,操场一侧长满半尺多高的野草。
这所总投入近200万元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首所投入使用的希望小学,在启用6年后陷入沉寂。
“近几年生源越来越少,2013年村里报名新生仅有六七个,开不了班。”南山镇中心小学校长田文华告诉半月谈记者,学校于2015年停办后,教学设备被搬到中心校,由中心校每月出200元雇当地村民看护、打扫校舍,以备必要时恢复村小办学。
地处四川中部丘陵地区的中江县是典型的外出务工大县,全县141万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48万。中江县教育局副局长冷衍文说,近10年来该县撤并村小(含教学点、希望小学)共108所,全县837个村中仍在坚持办学的村小只剩90所。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受农村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减少、城镇化加速、大量农村生源往城镇转移等多重因素影响,援建的希望小学被闲置的情况在全国多地存在。
在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双龙村,一栋贴着白色瓷砖的二层楼房格外醒目,楼顶的“希望小学”字样清晰可见。这所名为野竹村小的希望小学,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捐建。如今这里已是人去楼空,墙上的瓷砖开始剥落,教室的木门腐朽破败,楼前的乒乓球台则成为附近村民晾晒玉米的桌台。
“这栋学校10多年前就只剩十几个学生了,实在难以为继,已经撤并好几年了。”双龙村党支部书记孙祥生说,野竹村小条件有限,连操场也没有,留不住学生,如今村民们大多把孩子送进城区或者镇上的中心校读书。
“希望小学建成后被撤并的现象确实存在,我们在重庆酉阳、秀山、城口等偏远区县都看到过类似情况。”
重庆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位负责人说,“我们在希望小学选址时有一个规定,当地政府要保证学校建成后至少正常使用10年。然而,这些年来形势变化较快,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量进入城镇读书,许多村校因无人上学而闲置。”
闲置校舍处置成难题
今年正好是希望工程发起30周年。1989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希望小学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如今随着形势变化,一些闲置希望小学如何处置,倒成了一个难题。
看着家门口的校园里野草一天天长高,50岁的郭昌林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所学校的校舍曾是全村最漂亮的房子,现在虽然没有娃娃读书了,但让它这样一直荒着,也不是办法。”
野竹村小撤并后,闲置的校舍怎么办?孙祥生说,校舍是区里相关部门牵头、企业捐资建设的,村里不清楚产权归属,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由于校舍位置较为偏远,周围只有几户人家,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利用方式。
针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大量闲置校舍状况,近年来国务院、部分省市出台文件,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事业优先”原则进行处置。
但在现实中,空置校舍大都交通不便,开发价值低,不易吸引投资者。与此同时,空置校舍资产处置尚无完善依据,责任主体不明、工作职责不清,致使农村闲置希望学校再利用成难题。
一位农村学校校长表示,希望工程学校由企业或个人捐资,处置前需明晰产权、征求出资人意见,处理起来太复杂,拿不出好办法,只好先闲着。
此外,一些干部担心校舍出租后出现管理跟不上、租金收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如若开发利用不当,造成校舍损坏或环境污染,将引起村民误会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也不利于校舍今后恢复办学。
社会助力乡村教育去往何方
一面是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的爱心,一面是废弃闲置的希望小学,以及依然薄弱的乡村教育。不少基层教育人士认为,资金分散使用造就了一些漂亮的空心校,学校建得很漂亮,就是没有多少学生,有的学校最后被闲置。旨在援助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工程等爱心工程应去往何方?
“应综合考虑人口政策变化、农村流动人口等因素,科学规划调整乡村学校布局,避免出现边建设、边闲置现象。”
四川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纪大海认为,地方政府应对辖区适龄儿童规模及变化趋势进行摸底、跟踪评估,将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需求相结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纪大海说,应科学保留、撤销、增设乡村小规模学校及教学点,杜绝新增闲置教育资源。对于已闲置的学校,应从农村实际出发,遵循“让利于民、有利于民”原则,出台空置学校处置办法,明确责任主体,明晰闲置校舍产权,为进一步盘活闲置教育资源扫清障碍。
许多接受采访的基层人士认为,相比非寄宿制的乡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生源足、师资优,不仅教学质量相对更高,而且解决了许多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无法照看孩子的难题,受到很多农村家长及学生的欢迎。应整合投向农村教育的社会资本,集中财力建设更受欢迎的寄宿制学校,让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没有希望工程,就没有我张胜利的今天。”已经担任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的张胜利是希望工程的第一批受益人,他希望“希望工程可以在教师培训领域有所作为”,建议针对当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偏重理论等问题加以改进,使培训更加接地气,更多实操和引教入乡。
中国青基会:升级教育援助
就希望小学遭闲置问题,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专访。
杨晓禹说,中国青基会于1989年10月发起实施希望工程,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完成希望小学19814所,遍布全国,在西南、西北的贫困地区分布更为集中。
希望小学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学生有校可上、有书可读的问题,更促进了全社会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新风尚。
对于半月谈记者报道中提到的两所闲置希望小学,杨晓禹说,四川三百梯长久希望小学是四川青基会在汶川地震后援建的,希望工程助学不办学,建成后纳入当地教育体系运行发展。重庆野竹村希望小学则不是由中国青基会系统援建。中国青基会是希望小学服务商标持有人,一些地方自行捐建学校时,擅自使用希望小学名称,是侵权行为。
起于2001年的农村大规模“撤点并校”政策,之后10年间近六成农村小学被撤并,这其中也有部分希望小学被撤并。青基会对此早有关注,并发布了《关于对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需撤并希望小学的捐赠资产、校名的处置意见》,明确希望小学如确需撤并,要坚持希望小学牌子不丢、希望小学捐赠资产不丢的原则。
希望小学的动产和不动产的置换、处置所得,要保证把捐款方在捐建希望小学时捐赠金额的等值资产,用于并入的新学校。
杨晓禹说,从上世纪90年代农村学校“泥房子、泥台子,上面坐个泥孩子”到现在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农村学校早已旧貌变新颜。然而,城乡教育软实力上的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边远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与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工作重心必须注重软硬件的同步提升。
杨晓禹介绍,2007年5月开始,希望工程就提出要全面升级,从雪中送炭式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经过10余年的全面升级,中国青基会已将体育、音乐、美术、戏剧、科普、卫生健康、国学等项目,通过各种形式带入希望小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来源:半月谈
新闻推荐
廖家沟特大桥。(文/图记者徐皓通讯员张世明)“随着部分养殖场、民房等控制性节点的有序加快拆迁,成都‘三绕’中江段路基工...
中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中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