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走出的“仓山大乐”

成都晚报 2018-10-24 04:02 大字

◎乔德春(作家)

有一年我参加中国西部(四川·成都)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看到了四川省中江县推出的“仓山大乐”大型艺术表演,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仓山大乐”既有北方锣鼓雄浑、粗犷、豪放的特点,又有四川“闹年锣鼓”隽秀的风格。快打惊天动地,排山倒海,叫人心灵震颤;慢打和风细雨,溪水流动,使人心旷神怡。至今我仍觉余音在耳。最近,有幸到中江县仓山镇出席川西散文作家探秘“仓山音乐古镇”文学笔会,使我置身在“仓山大乐”的怀抱之中,于是萌发了探秘“仓山大乐”的强烈欲望。

音乐之乡诞生恢宏“大乐”。仓山镇位于古巴国和蜀国交界的地方,古老而独具神韵,生活在这一带的先民们大多能歌善舞。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因而仓山一带,又被誉为“音乐之乡”。我查遍史册,没有发现“仓山大乐”诞生的确切文字记载,只是发现民间有很多关于周文王创制“大钹”的传说。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偶然出巡中听到此乐高昂动听,演奏队形壮观,其气势是当时唐朝宫庭中的乐曲不可比拟的,遂命名为“大乐”,传令日后宫中大庆和皇帝出巡之用。宋代战争频繁,每逢盛事,都要演奏“大乐”,以振军威。后来“大乐”曲牌越来越多,气势越来越大,排兵布阵离不开它,班师祝捷也离不开它。

公元1877年,“大乐”乐器开始换新,乐谱开始外传。据说距仓山30公里的蓬溪县蓬莱镇(今属遂宁市大英县)和金堂县淮口镇,均相继派人到仓山学习“大乐”演奏。鼓师由精通川剧乐鼓、细乐、班鼓等在当时巴蜀享有盛誉的乐师担任。此时并对“大乐”乐器和打击方式进行革新,加入了四川“闹年锣鼓”,形成了具有南北器乐交错的打击乐。“大乐”由两组乐器组成:主奏的乐器有脚盆鼓、大钹、大马锣、开山锣等;辅助乐器有铙钹、钗子、苏钹、苏钗、铛铛等。演奏时,主、辅两组乐器重叠交替,时急时缓,时高时低,相交相合,从而形成铿锵有力,优雅激扬的响器乐章。

联系到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内发现的编磬、编钟、特磬、錞于等残片文物,我觉得这又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古蜀国内当时确有“大乐”的存在事实。

从以上史料和传说可以看出,“仓山大乐”是古代劳动群众共同创作的,是劳动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也有另一种版本,说是“大乐”确实起源于周代,但南朝灭亡,“大乐”也随之湮灭。

清康熙初年,一位周姓宫廷乐师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队伍,颠沛流离来到中江县仓山镇定居。随后,他组建起十几人的乐队,并将其作为每年正月初九的“上九会”出圣驾之用,代表“一元复兴,三羊开泰”。从此,“大乐”代代相传,开始成为仓山镇及其周边乡镇民间各类庆典活动十分流行的鼓乐。现今有学者推崇此种说法,将“仓山大乐”称为遗落在民间的“宫廷音乐”。

对此,笔者却不敢苟同。原因有三:一是“仓山大乐”从原创来看,完全是普通官兵集体智慧的结晶。宫廷乐师没有打仗或种田收割的生活经历,不可能闭门造车创作出如此粗犷雄浑的乐曲,充其量属于参与搜集、整理、传播而已。二是从乐队的气势看,“仓山大乐”以其乐器大,参演人员众多,曲目丰富,乐舞独特而著称,很适合山地、广场演奏。而宫廷内的大殿能容得下几个大鼓?三是“仓山大乐”纯属打击乐,演奏时音色浑厚,音量宏大,气势磅礴。而“宫廷音乐”大都属于管弦乐、吹奏乐等。要让皇帝老儿及其宫廷内娇滴滴的男女天天听这铿锵之声,可能吗?

不管怎么说,“仓山大乐”起源于周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音乐活化石”应该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传承来自我国民间的大型音乐史典,这确实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如何准确地把握古代艺术瑰宝的精神,将古之精华与现代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在完善中发展呢?窃以为,“仓山大乐”应以古代民间的庆丰、报喜为宗旨,突出蜀地民间的喜庆、热闹的风格。为了增强音响和视觉效果,可在保留原“大乐”精神内核的同时,添加一些新式乐器的伴奏和声、光、电等现代元素的衬托,形成一种既带有遗产元素,又具有现代全新表演形式,适合当代人审美观赏需要的大型音乐史典。同时还要注重新人的培养。因为“仓山大乐”能传至今日,不知经过多少代人的传承?再说,人类再好的艺术,如果没有人的参与是不行的,特别是像“仓山大乐”这样宏大场面的艺术表演形式,是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才行的。唯如此,才能使“仓山大乐”这种艺术瑰宝焕发出新的光彩!

新闻推荐

以“大配合”思维创公益诉讼多赢格局

2月,四川省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开庭审理并判决3月14日,德阳市检察院成立全省首个公益诉讼指挥中心5月8日上午,全省...

中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中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