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入股 业主资金入村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0-20 05:49 大字

工人正在管理杏鲍菇。

做强食用菌产业,中江县响滩村有妙招

□本报记者 杨红 左杉 文/图

中江县仓山镇响滩村地处偏远。近年来,该村从实际出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型农业企业,既通过土地流转大大提高了产出效益,又使当地农民能就地务工,业主开发的“农字号”项目获得成功,与农户实现了双赢。

土地入股盘活农村资源

当了大半辈子农民,响滩村村民张连素没有想到自已能够在家门口上班,还能拿到分红。

10月10日一大早,张连素准时来到工作单位——离她家走路不到半小时的四川菇视界有限公司。她今天的工作任务是同她的7位同事一起,完成3万个菌袋的接种工作。

“去年以前,我都是在广东打工,两个女儿就丢在家里给老人带。后来,听说村里来了个大企业,打工一个月能够赚2000多块钱,我就回来上班了。”今年33岁的张连素说起这份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的工作,很是满意。

除了到企业上班,张连素还把自家的几亩地流转给了该公司。土地流转每年2000多元,年终分红900元,自己做点零工每年挣个七八千元,加上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张连素一家已于去年脱贫。

“像张连素这样得到分红的村民还不少。一直以来,响滩村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多,农村撂荒地等资源大量闲置。为盘活这些土地,去年,我们村流转了2000多亩闲置土地,方便外地企业入驻。”响滩村村支书隆道学介绍。

此外,响滩村积极探索“公司投资+扶贫资金”分红收益机制。通过协调,2016年向县上争取产业扶贫发展资金70万元,投入公司作为股本,每年按照总金额的8%(5.6万元)作为村集体和扶贫户的红利,分红资金的80%用于资助响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5年后股本返回财政。

引资入村壮大主导产业

记者在四川菇视界有限公司看到,占地20亩的厂区内,一排排厂房整齐划一;恒温室里,排放整齐的菌包上密密麻麻长满了一朵朵洁白的杏鲍菇,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包装车间内,刚采摘下来的杏鲍菇经筛选、过秤、装箱等一系列工序,陆续被装上大货车,运往成都等地。

“相比城市,我更看中的是这里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此外,工厂化生产出的杏鲍菇,每斤可以卖到5元,而且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是采用立体式栽培模式,1亩的产量相当于传统模式的50倍,土地的利用率都有了极大提高,真正做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四川菇视界有限公司董事长路文雄说。

食用菌是响滩村的主导产业之一。但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或多或少受季节和生产淡旺季的影响,效益不高。去年7月,福建商人路文雄携巨资来到该村,成立了四川菇视界有限公司。该公司通过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通过科学方法保证了食用菌培育质量。高压灭菌制冷设备的使用实现了对室内温度、湿度、空气的自动调控,杏鲍菇全天候培育和生产全年化,反季节供应。

如今,响滩村每天有鲜菌20吨销往全省各地。这里种植的羊肚菌、海鲜菇、猴头菇、香菇、白芦菇、茶树菇、鲜银耳、虫草花等被端上城市百姓的餐桌。

“我们想做的不仅仅是食用菌研发,接下来,还要根据自己的计划打造千亩生态休闲观光农旅基地和一区三园核心基地,吸引更多的游客、资本带到响滩村来,助力我们乡村的发展。”隆道学表示。

新闻推荐

英雄故乡 魅力中江

缅怀英雄黄继光肖开丰摄继光湖蘑菇产业基地玉屏易地扶贫搬迁地采访中江挂面中江县委宣传部供图仓山古镇仓山古镇一角中江...

中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