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 “这时候还有地方遮风避雨吃上热饭 ,谢谢!” 35个点共安置受灾群众近2000人

德阳晚报 2018-07-13 10:42 大字

为受灾群众发放食物。

医务人员为群众检查身体。

经历了11日的洪水肆虐后,昨日的中江县城显得平静了许多,街头依旧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虽然水流还是较为湍急,但凯江的流量已从前一天最高峰的每秒3490立方米下降到了每秒900立方米左右。凯江边的滨河路上,志愿者们正忙着清淤。

“水最深时差点淹过头”

昨日上午,杰兴镇觉慧村的林勇和妻子正忙着清理满屋的淤泥。

觉慧村是中江有名的“挂面村”,林勇和妻子一年多前在临近公路边的家里开起了一家专卖中江挂面的小店。11日遭遇洪水后,林家小店已是满地狼藉,到处散落着家具、杂物,地面上堆积着几厘米厚的淤泥,散发着十分难闻的气味。

“11日中午12点左右水最大时,差点就淹过头了。”林勇妻子指着墙壁上留下的那道清晰的水痕,仍心有余悸。当天晚上,林勇一家在附近亲戚家挤了一夜,昨天一早就赶了回来。回家后两口子才发现,11日的洪水不仅把林家卖挂面的3截柜台冲得稀烂,还漫进了屋中院内,“寝室里的冰箱都冲倒了漂在水上,堵住房门推都推不开。”

凯江镇滨河路上,10多名志愿者正在清理路两旁的淤泥。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说,为了尽快恢复群众的生活,把洪灾影响降到最低,他们召集组织党员、团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突击力量,对淤泥、垃圾较为集中的滨河路进行清扫。

“虽然比不上家,还是很不错了”

“虽然比不上家里,但这个时候,能有一个遮风避雨还能吃上热饭的地方,真的很不错。”在凯江中学的受灾群众安置点里,50多岁的肖云珍不断向镇上干部说“谢谢”!

肖云珍一家住在县城西江北路158号一幢三层的居民楼,11日晚,汹涌的洪水淹没了一楼。“我们住在二楼,一楼有个老婆婆,还有个残疾人和娃娃。”肖云珍说,都是邻居,她和丈夫连忙把一楼的七八个老人、娃娃都接到了自己家里,“家里一下装了10多个人”。

夜幕降临,水位却还在上涨,“那时大家都有些慌了,晚上9点左右,有船来救我们,我们这才从家里到了这儿”。肖云珍说,刚到凯江中学这个安置点,工作人员就给他们分发了面包和矿泉水,晚些时候又送来热饭菜。

“凯江中学安置点是我们镇政府临时设置的。”安置点工作人员、南华镇政府经济办工作人员刘晓红说,11日下午2点,镇政府就利用凯江中学放暑假后空置下来的学生宿舍设置了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到昨日中午,安置点已陆续住进150余名受灾群众。“我们从民政上统一领来了被褥、食品和饮用水分发给大家,还从餐馆里为住在安置点的群众订购了盒饭。”

全县35个点安置近2000人

中午12点,设在杰兴镇政府里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打饭舀菜。大厅一角,杰兴镇卫生院院长吕凯带着几名医务人员为吃过饭的群众检查身体,另一名医务人员则忙着给大厅喷药消毒。

11日下午开始,杰兴镇先后设置了3个受灾群众安置点,随着部分投亲靠友的受灾群众离开,目前只留下了镇政府、镇养老院2个安置点。到昨日中午,杰兴镇政府安置点已容纳了60多名镇上的受灾群众。由于条件有限,白天镇政府开门办公,晚上受灾群众就在大厅里铺上被褥休息。

据了解,为了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从11日下午开始,中江11个乡镇陆续设立了35个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截至12日中午,共接纳受灾群众1798人。为保证受灾群众身体健康,卫计、食药监等部门还向每个安置点派出了工作人员,跟点配合安置工作。文/图本报记者张嵘

新闻推荐

利益联结避风险 万亩花椒助脱贫

本报讯(记者卜兵)7月1日,记者在高坪区会龙镇桂花井村看到,村民吴素兰在产业园采摘花椒,她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在产...

中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