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通济镇围绕“产业化、人才化、法治化、平安化、幸福化”“五化”目标发力—— 小城镇出实招百姓安居乐业

德阳日报 2018-06-22 09:25 大字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完善的社会治理。今年以来,中江县通济镇围绕“当好五个典范、力争五个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以“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富民强镇、共建共享”为总体取向,以“农业强镇、三产活镇、开放兴镇、党建固镇”为发展路径,坚守“党建强、产业兴、助脱贫、同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全面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奋力实现“产业化、人才化、法治化、平安化、幸福化”的“五化”通济目标。

“建成法治化通济,在提升百姓幸福感的同时,也能推动通济镇经济社会发展。‘五化\’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哪一块落下了,都会对这个整体产生影响。”对于通济镇提出的“五化”目标,该镇党委书记张辉解释道。

成立巡逻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年来,通济镇采取“一月一例会一排查一整治”方式,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安排部署一次排查、开展一次整治,建立党政领导带队夜间巡逻常态化机制,按照“一岗双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处置辖区内社会治理问题。

“依法严打‘村霸\’、‘乡霸\’等恶势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在通济镇老街社区街道上,一辆宣传车正在播放扫黑除恶、秸秆禁烧相关知识。

据了解,老街社区辖内有7条街道,为了搞好社会治理工作,由政府出资成立了安全巡逻队,每晚巡逻2次。说到巡逻成绩,老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钟信倍感满意与自豪。“巡逻队员都是社区的人,大家召集起来比较方便,能及时反应、组织行动,把小问题在最基层就处理了,自成立这支巡逻队以来,我们社区就没有出过安全事故。”

建设防控体系提升精准打击犯罪能力

通济镇积极整合综治办、派出所、村民等多方力量,建立全覆盖治安防控体系。以实现“精准防控、提升效能”为核心,以基础工作和信息化为支撑,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防控资源、开展分析研判、强化综治联动,督导各地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实现多元共治。

截至今年4月,通济镇2018年刑事立案14件,同比下降12.5%,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这正是整合防控资源,构建防控精准、基础扎实、网络严密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取得的成果。

“今年,我们正按照党的十九大、全县社会治理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求,深入推进大排查、大管控、大演练,不断拓展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构建安防管控的长效机制。”张辉说。

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走进通济镇苕坡村,整洁的村民聚集点,广场上有一排醒目的展板,其中有两块张贴着苕坡村的《村民行为规范》《好习惯六做到》。“家具摆好柴草堆好衣被叠好畜禽管好农具放好卫生搞好”……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正在苕坡村发挥着重要作用。

苕坡村采取人人参与,谁受益谁负责的模式进行基层管理。苕坡村是“四好新村”,该村在打造宜居环境的同时,也在探索农村管理的新模式。为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村规民约、好习惯“六做到”为抓手,重点解决垃圾日产日清、场镇秩序维护、基础设施维护、农村土地流转、扶贫产业发展等难点问题。

“我们向每个村民一年收2元钱,用于基础设施管理,比如修路灯、沟渠之类的,大家出了钱,也就相当于是这些东西的‘主人\’,就会自觉地去爱护。自从村规民约制定后,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垃圾堆放、院落打扫都很自觉。”苕坡村党支部书记李斌对村规民约的作用赞不绝口。

本报记者 徐皓 通讯员 肖开丰

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完善的社会治理。今年以来,中江县通济镇围绕“当好五个典范、力争五个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以“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富民强镇、共建共享”为总体取向,以“农业强镇、三产活镇、开放兴镇、党建固镇”为发展路径,坚守“党建强、产业兴、助脱贫、同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全面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奋力实现“产业化、人才化、法治化、平安化、幸福化”的“五化”通济目标。

“建成法治化通济,在提升百姓幸福感的同时,也能推动通济镇经济社会发展。‘五化\’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哪一块落下了,都会对这个整体产生影响。”对于通济镇提出的“五化”目标,该镇党委书记张辉解释道。

成立巡逻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年来,通济镇采取“一月一例会一排查一整治”方式,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安排部署一次排查、开展一次整治,建立党政领导带队夜间巡逻常态化机制,按照“一岗双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处置辖区内社会治理问题。

“依法严打‘村霸\’、‘乡霸\’等恶势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秸秆焚烧,极易引燃周围的易燃物,导致‘火烧连营\’”……在通济镇老街社区街道上,一辆宣传车正在播放扫黑除恶、秸秆禁烧相关知识。

据了解,老街社区辖内有7条街道,为了搞好社会治理工作,由政府出资成立了安全巡逻队,每晚巡逻2次。说到巡逻成绩,老街社区党支部书记钟信倍感满意与自豪。“巡逻队员都是社区的人,大家召集起来比较方便,能及时反应、组织行动,把小问题在最基层就处理了,自成立这支巡逻队以来,我们社区就没有出过安全事故。”

建设防控体系提升精准打击犯罪能力

通济镇积极整合综治办、派出所、村民等多方力量,建立全覆盖治安防控体系。以实现“精准防控、提升效能”为核心,以基础工作和信息化为支撑,依托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防控资源、开展分析研判、强化综治联动,督导各地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实现多元共治。

截至今年4月,通济镇2018年刑事立案14件,同比下降12.5%,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这正是整合防控资源,构建防控精准、基础扎实、网络严密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取得的成果。

“今年,我们正按照党的十九大、全县社会治理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求,深入推进大排查、大管控、大演练,不断拓展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努力构建安防管控的长效机制。”张辉说。

制定村规民约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走进通济镇苕坡村,整洁的村民聚集点,广场上有一排醒目的展板,其中有两块张贴着苕坡村的《村民行为规范》《好习惯六做到》。“家具摆好柴草堆好衣被叠好畜禽管好农具放好卫生搞好”……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正在苕坡村发挥着重要作用。

苕坡村采取人人参与,谁受益谁负责的模式进行基层管理。苕坡村是“四好新村”,该村在打造宜居环境的同时,也在探索农村管理的新模式。为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村规民约、好习惯“六做到”为抓手,重点解决垃圾日产日清、场镇秩序维护、基础设施维护、农村土地流转、扶贫产业发展等难点问题。

“我们向每个村民一年收2元钱,用于基础设施管理,比如修路灯、沟渠之类的,大家出了钱,也就相当于是这些东西的‘主人\’,就会自觉地去爱护。自从村规民约制定后,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垃圾堆放、院落打扫都很自觉。”苕坡村党支部书记李斌对村规民约的作用赞不绝口。

本报记者 徐皓 通讯员 肖开丰

新闻推荐

德阳2人入围 “四川大美医者”候选人名单

本报讯(记者周玉琴)近日,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第二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侯选人名单,全省40名医者入围,德阳2名入围...

中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中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