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得好”走向“卖得好”

四川日报 2018-06-20 07:48 大字

电商搭起农产品进城路——

□肖开封本报记者雷倢

6月19日一早,中江县富兴镇观碑村,中江县绿野红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文海一起床就打开电脑查看订单情况。这个习惯他已保持了好几年。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发展,2017年,杨文海的合作社实现销售额600余万元。

杨文海的经历只是中江县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农业大县,最近几年,中江县在电子商务方面持续发力。去年,该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2.65亿元,同比增长75%。

从“种得好”走向“卖得好”,中江的“秘诀”是什么?

石龙乡柏弯村的福林枇杷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个儿大、味儿甜。每年,这里的枇杷都能给每户村民带来两三万元的收入。去年,村民李运勇成了村里的枇杷销售冠军。他的枇杷比别人的多卖了四五万元。

原来,为卖枇杷,李运勇的女儿开了一家网店,生意十分火爆。足不出户就能把枇杷高价卖到全国各地,这着实让村里人开了眼。在李运勇的示范作用下,该村福林枇杷专合社也准备开家网店。但在开店过程中,却遇到了缺乏运营人才等难题。

去年5月起,通过农民夜校,中江县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他村民等参加电商专题培训活动。柏弯村村支书和福林枇杷专合社负责人也参加了培训,“现在更有信心把网店做好、做大了。”截至目前,中江县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50余期,培训近1.4万人次。

农产品要卖得好,物流也是关键。目前,中江县依托邮政网络系统,建成了1个县级快递配送中心、42个乡镇物流仓储配送分中心,实现农村电商物流全覆盖。同时,中江县还引进相关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物流信息平台,运用移动互联网整合闲散运力,提供经济高效的快运服务。

为了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中江县还在156个贫困村建设电商服务站,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农特产品,形成“一站助一(多)户,一站助一村”的电商扶贫模式。

此外,中江县还创建了“双和祥”挂面、“纯乡牌”菜籽油等多个县域网销品牌,助推“中江产”更好地走出去。目前,通过京东、微店、淘宝等平台,“双和祥”挂面销售额已达1050万元。

新闻推荐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四好村”建设情况视察 陈彬参加

(记者叶斌通讯员罗娜)6月12日至14日,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先后前往中江、广汉、绵竹,视察全市“四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情况。...

中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中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