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关外古茶香
□邱海文
如果不是这次到什邡洛水镇,我都不知道著名的高景关在这里,也不会邂逅有上千年历史的野生古茶。
清明时节,章山下,洛水河畔的朱家桥村空气清新,春色怡人。蔚蓝的天空透明澄澈,温暖的阳光铺洒大地,墨绿、翠绿、嫩绿的山林层层叠叠、深浅不一,仿佛是翻卷着绿波流向天河的湖泊。
我们沿着山路上行,小路顺山势盘桓,好像一条蚯蚓逶迤在嫩芽初上的松柏丛林,倏而出现,倏而消失。悬崖深壑就在车窗边,隔着一层玻璃而已,吓得车上的人直呼慢点慢点。跑惯山路的司机却不以为然,开得是如履平地。
行至山腰的古树茶坪,碧绿葱茏的茶树散落在山坡上、沟壑中,黑褐色的茶树干上,斜生出许多弯曲苍劲的虬枝,向四面伸展。叶片是椭圆的,拇指大小,厚实肥阔,绿得仿佛要流油。嫩黄的芽叶从枝丫间探出头来,吮吸春天的芬芳。穿碎花蓝布衣、斜挎竹篼的姑娘们像蝴蝶在茶树林中上下翻飞,手指轻盈地舞动,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是跳着优雅的舞蹈。
围坐在六角茅亭,袅袅茶香从陶瓷杯中飘出,新鲜炒制的茶叶小蝌蚪样浮出水面,茶汤乌润红亮,唇齿间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抬头望远,白云下苍莽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巨大的手臂呵护千里沃野,洛水河从关口奔泻而出,如玉带回环流向远处,颇有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壮美。
当地人说,高景关位于川西平原与龙门山脉交汇处,作为古蜀时居住的九顶山高阳氏(颛顼帝)部落的支系,因山地与平坝的分界线而得名。据《华阳国志》记载:什邡县,山出好茶,杨氏为大姓,美田,有盐井。宋人《东斋记事》中“蜀中名茶者八处”,其中的“汉洲杨村”,就是洛水出瀑口的高景关外南山下,朱家桥村这一片原生态茶园。近年来,镇上利用古茶资源优势,积极打造茶经济,助力村民脱贫攻坚,让深藏闺中的古茶走出大山。
有什邡人撰文述及,野生古茶应溯源到两千多年前,当年李冰率众人在高景关烧山炸石,疏浚河道,把洛水河像都江堰宝瓶口样一分为三,分别导入朱堰、李堰、火烧堰,流向绵竹和什邡,集泄洪、灌溉于一体,解除常年水患。当地百姓用河水熬制该茶树叶为治水功臣和民工解渴。那时的古茶何时传到外地,后来的茶马古道又如何翻越九顶山顺着李冰的竹筏水路到达洛水镇,则不可考了。
古茶属红茶系列,与关内红白镇的白茶相得益彰。过去以粗茶居多,远销青海、甘肃、西藏和印度,谓之“边茶”,理所当然是茶马古道的支流之一。
山下李冰广场附近的大王庙,是当地人为纪念“导洛通山,洛水或出古瀑口”的秦国蜀郡守李冰而修建的。章山,古时称为洛通山。工程完成不久,李冰溘然长逝,安葬于洛水之滨的章山之麓。庙宇依山而建,山门红墙灰瓦,翘角飞檐,显得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庙内古树参天,高低错落,李冰宽袍大袖,左手握一卷册,右手捋着胡须,神情凝重地注视远方。
好山出好水,好水育好茶。茶是水最美的风景,水是茶久等的归人,茶与水的缘分,仿佛是前世的情人,等待一场千年的约会。我想,正是有了洛水味如甘饴,李冰们的护佑济世和老百姓的淳朴善良,才有了古茶的馨香,也才有了人世间的温情满溢。
新闻推荐
(记者钟正有)近日,什邡市司法局以“理解、感恩、保护”为核心,组织开展“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法治主题宣传活动,表达对...
什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什邡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