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农时科技为农田注入硬核生产力

德阳日报 2020-04-13 09:09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唐章模介绍道,“我们合作社有三四十名工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村民,疫情期间,工人们按照要求自觉分散进行作业,杜绝规模集体耕种,避免人群聚集扎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这几天,工人们正忙着拉架、施肥、治理病虫害。除了种植的这些蔬菜瓜果,我还种植了几百亩的小麦,收割完小麦,又要种植水稻。抢抓时节,农事耽误不得。”

“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多块钱,就在家门口务工,收入也不错,我在这都工作好几年了,感觉生活有奔头。”正在田里劳作的李大姐笑着说。

据了解,唐章模是四川省劳模,种植蔬菜近50年,是旌阳区用活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实例。旌阳区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速,融合发展链条不断延伸,绘就乡村振兴新美丽画卷。引进转化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领周边群众参与创业,共同致富。加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通过“专家大院+公司+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的多层次、多形式农业经营模式,积极打造乡士人才创业平台,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新天地,有力地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活力。

农机助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在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一片广袤的农田里,东方红轮式拖拉机正在进行翻耕作业。机器所到之处,原本结实的土地深翻后立刻变得松软均匀。十几分钟的功夫,这一片农田就翻耕完成。

战“疫”情保春耕,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一大批农业机械和智能农机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让春耕有了科技范儿,农机助力,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我们眼前这几亩田,以前人工耕种的话,需要半天时间。如果我们用机械化来耕种,大概只要十多二十分钟,效率高很多。”王小波是村里高科技种粮的带头人,他所

创立的益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秸秆还田机、土地深翻机、精细播种机、自动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一整套现代化农机,今年有近1600亩土地需要平整、续种。2017年和2019年相继实现了小麦、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作业,减少了90%的人工投入,使农业生产真正实现规模化、精细化。

王小波说,“现在我们种植水稻、小麦,机收、烘干这些程序,全部都是机械化操作,既方便又节约成本和时间。”

“秧好一半谷。”育秧插秧历来是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记者走进位于什邡市禾丰镇的泽远种植专业合作社,随着两条机械化育苗生产线输送带的匀速转动,机器自动完成育苗基质装盘、压实、消毒、精量播种、覆土等一系列工序,工人将一盘盘适合机械化栽插的标准化秧盘搬运下线。

“机械化育秧省力省钱,品质好,还能增收。”泽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

责人黎登泽说,“传统大田育秧,3000亩水稻苗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实行机械化育苗后,十几个人不到一周就能完成,培育出来的秧苗均匀、健壮,成活率也大大提高。”

什邡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除了机耕机播、机械育秧,机械化植保也火力全开为春季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今年什邡市机耕作业面积将达到35万亩,其中,耕作和植保的机械化率实现100%,播种和栽插的机械化率也达到40%,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

记者从德阳市农业局获悉,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主动作为,强化担当,在推进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农时,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对全市春季农业生产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6个工作推进组赴各县(市、区)开展督导。春耕春播启动以来,全市已播栽农作物15.6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61万亩,经济作物2.31万亩,其他农作物(蔬菜等)10.72万亩。2020年全市各地积极谋划大春扩种粮食作物,力争全年粮食总播面达到467万亩以上。

新闻推荐

德阳市严打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

本报讯(杜文革杨大刚记者张嵘)当前正值禁渔期,连日来,德阳市警方加大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立案侦查非法捕捞水...

什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什邡,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