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法躬耕一生的农学家

四川农村日报 2019-11-15 06:09 大字

□高仁斌

四川在清代曾经出现了一部篇幅长达33万字的农学巨著《三农纪》。其作者张宗法,居然是一个躬耕田野的民间学者。在信息收集、书写整理和刊刻条件都十分有限的清代,张宗法仅凭一己之力,完成了这部农学著作,着实是一个奇迹。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历来农耕发达,物产丰富,很早就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汉时,朝廷常调巴蜀的粮食赈济灾荒。如汉高祖二年,“六月,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但到了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的影响,四川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经济凋敝,于是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这一大迁徙从康熙年间一直持续到道光年间,用时几十年才得以完成。在鼓励人口迁徙入川的同时,清朝政府也十分注重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和新品种,都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生产知识的宣传和介绍。

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川各地便相继出现了关于农事的著作。比如,乾隆时,资州知州张文岚曾辑有《农书》一部,什邡知县史进爵编著了《耕作之法》,罗江知县沈潜和荥经知县劳士沅有《蚕桑说》,达州知州陈庆门有《劝蚕桑条约》。这类著作,篇幅不多,但针对性较强,因为能借助官方力量来推动,所以很顺利地得到刊刻传播,对于指导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而张宗法所著、篇幅长达33万字的农学巨著《三农纪》,正是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四川。

张宗法,号师古,别称未了翁,四川什邡徐家场(现师古镇师古村)人,生卒年不详。其父张全明,在村上教私塾,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寒门秀才。

据《什邡县志》载,张宗法“性简傲”,不考功名,终身畎亩。张宗法著有《正情说》和《三农纪》。《正情说》是记述农谚和农村风俗礼仪的书,《三农纪》则是一部规模宏大、记述农事的科学著作。《三农纪》成书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彼时的张宗法已行将八十高龄,他曾立下的“与鸟兽同其休息,与草木同其春秋”的人生信条和为农民写书的夙愿终于圆满达成。

虽然史志上没有关于张宗法取得功名的详细记载,但从他曾参与乾隆版的《什邡县志》的编撰,并主要担任审稿工作的这一经历,可以确定的是,张宗法在什邡当地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也正是因为他曾参与地方史志的编纂工作,让他得以收集当地300多种农事资料,为《三农纪》的撰写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三农纪》全书共24卷,33万余字,包括天时、物产、水利、大田作物、蔬菜、果林、树木、药材、畜牧、农产品加工、用具制造、农家生活等多方面内容。全书内容十分丰富,为我国大农业生产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借鉴,仅次于由乾隆皇帝召集天下学者编撰的《授时通考》,比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和明代徐光启著的《农政全书》所记述的内容更有实用价值。

《三农纪》不仅是作者和他周围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作者还广泛搜集披阅了前人有关农学著作,吸取精华,融为一体。据统计,《三农纪》引证的参考书目多达233种,这对于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农村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件难度系数极高的事情。

整部《三农纪》,对粮食作物栽培论述尤为详细。比如“小麦”条,分别叙述了耕地种植、耘锄、收获、贮藏,小麦的生物学特性、功效、典故等,其他作物也大都按照这个体系展开叙述。

对种菜,书中提出:必先燥曝其子,地不厌良,薄即粪之,锄不厌频,旱即灌之,用力既多,收利必倍。田间耕作,书中强调因地制宜,不违农时。如四川盛产的油菜,种植“宜肥熟地,耕极细,上以灰粪,宜寒露下种”,而收获则是“宜角带青,则子不落,角黄则子易落”。

在《三农纪》书中,张宗法大胆地把老农的意见直接写进书里,与“圣人、宿儒”平起平坐。如银杏插枝,便引“老农云”:“插枝润土亦活。”与此同时,他主张积粪肥田,指出“土有厚薄,田有美恶”,但只要“治得其宜”,使土地“化恶为美”“便薄为厚”,就能获得好收成。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实行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此外,《三农纪》在写作形式上也有独到之处。因为著者是农民,记录的农业生产经验又是给农民参阅的,他的这部著作文笔流畅,通俗易懂,书中还引用了不少当地流行的农谚,比如“麦收如救火”“豆耘开花,子圆满荚”,又如“喂猪莫巧,圈干食饱”。在介绍了每项农业生产技术之后,辟有“典故”一栏,附以有关这项作物的史实、传说、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引人入胜。如“桑”条后,就记载了与桑有关的资料和掌故,“秫”条后,记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里种秫酿酒的故事。用这样的体例写农书,也可以说是张宗法的创举。

《三农纪》的面世,对于四川的农业生产,特别是川西平原农业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清道光、咸丰年间,有位读书人在路过张宗法墓地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先生有著《三农纪》,千古田家不可无。安得田园学耕稼,闲闲聊作下农夫。”这首诗赞扬《三农纪》对指导当时农业生产所起的作用。直到解放后,什邡、广汉、新都等县的不少老农,仍把《三农纪》当作“农师顾问”,在生产实践中加以借鉴。

张宗法所著《三农纪》影响深远,据说曾有法国农业专家在什邡县农业专业人员的陪同下亲自到什邡师古镇拜谒过张宗法,并在墓前种植了纪念树。至今,《三农纪》还被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图书馆珍藏,国家农学遗产研究所还把它纳入《中国农学遗产选集》,与世界各国交流。

新闻推荐

从受助者蜕变成助人者爱心在李光列手中传递

李光列扶老人过马路。2008年,一场“5·12”汶川特大地震让李光列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温暖,也在他心中埋下一颗种子。3年后,他...

什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什邡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