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把锄头转悠

德阳晚报 2019-09-29 08:42 大字

德阳老火车站。张甫义供图

□詹梅

{光影德阳}

小时候,父亲在城里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四姐妹生活在农村。农务繁忙时,我们就需要到地里去帮忙。印象特别深的,是暑假里,到地里去帮妈妈掰玉米和收稻谷。

刚放暑假,掰玉米的工作就开始了。那时的我,背个小背篓,穿梭在高大的玉米杆之间,左手抓住玉米杆,右手捏住玉米,往下一用力,“咔嚓”一声,将掰下来的玉米,丢进背篓里。装满背篓后,再倒进放在路边的箩筐里,由妈妈把它们担回家。记忆中,掰玉米的日子,天气总是奇热无比,而老玉米叶子上的细毛,又总爱飞到我的脸上,让人极不舒服。

快要开学前,我还要加入到收稻谷的行列里。妈妈和姐姐们负责割下稻杆,我年龄小,分配的是轻松活——就是把她们割下来的,随手放在地上的稻杆,搂抱到拌桶边,让打稻谷的人伸手可拿。这活看似简单,但在烈日之下,与这沉甸甸的、有点刺人的稻杆,面对面地作“亲密接触”,也是苦不堪言。

“等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就好啦!”每次劳动累极了的时候,二姐总是这样憧憬。

其实二姐并不清楚,四个现代化具体是什么?但她告诉我,她听说实现四个现代化后,农民只需要扛把锄头,在田埂上转一转,就行啦!

扛把锄头转一转,就能把玉米、水稻种进地里,成熟后再收进家里,这怎么可能?虽然二姐也不知道具体怎样播种、收割,但她说这话时的肯定神情,我至今还记得。

忍不住去学校问老师。老师的话,我并不太懂。不过知道了一点,现代化就是一切都由机器操作,我们只需要会开机器就行。

机器有手有脚吗?机器看得见路吗?机器怎么能将高低不一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呢?

对于这些问题,见多识广的老师,也说不清楚。

“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这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每当听到这轻快的旋律,我就时常幻想,再过20年,已经30多岁的我,会怎样悠闲地扛把锄头转悠一下,就轻松地把粮食收回家的情景。

小学快毕业的时候,妈妈带着我们四姐妹,到了父亲的身边。从此,我们四姐妹就在城里上学,工作,成家。远离了农村,远离了农活的我们,慢慢地,就把“扛把锄头转悠”的梦想,淡忘了。只是从农村亲戚的零星谈话中,粗略地知晓,现在做农活,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

今年9月的一个周末,我到什邡去的路上,远远地看见地里正有一台收割机在忙碌。走近细看,见一个戴草帽的操作员,站在收割机上,两手握着操作杆,开着收割机在地里平稳地驶过。稻杆就被齐地割掉,脱粒完成后的稻杆,整齐地吐在收割机后边的地里。收割快要完成的时候,早已等在田边的大爷,从三轮车里拿出口袋,操作员将出谷筒伸过来,金灿灿的谷粒,就一大袋一大袋地堆在了路边。

“收水稻这么简单啊!”我忍不住在一旁惊叹。

“不只是收水稻这样,收小麦、玉米,都用收割机,其他还有微耕机、起垄机等,我们已基本实现机器作业了嘛!”朴实的大爷,热情地给我介绍。

“现在种地,真的只需要扛把锄头,在田埂上转一转了吗?”我想起了年幼时的梦想。

“都机械化了,锄头早已被丢在角落里,难得派上用场喽!”大爷打着哈哈说。

也是哦,都已经机械化了,还扛把锄头在田间转悠,也太煞风景了嘛!

新闻推荐

什邡法院利用“四川微法院”完成1例跨省立案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陈又菱记者童登俊)近日,什邡法院利用“四川微法院”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提交了一起合伙纠纷跨...

什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什邡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