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用书法影响一个时代

德阳晚报 2019-09-18 10:15 大字

行草。

洪厚甜先生新著。

□周中罡

2019年8月,什邡籍书法家洪厚甜先生新著《净堂艺迹》出版,在喜迎新中国70华诞大庆之际,洪厚甜先生以特别的形式向祖国、家乡父老、社会同道,坦告其成长轨迹。书籍图文并茂,以书学蒙童至书坛名家之真实路径,裸呈书法人赤子之心,亦如其笔下之线条,由稚嫩而精熟,厚重、耐嚼。作为当代书法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和推动者,可谓曝光四十载书道修炼秘笈,于个人乃至当今书法界,均有其特殊意义与价值。

转益多师

90年代中国书坛的获奖专业户

1980年,高考前半年,父亲因病从国营理发店退养,获得一个顶替的招工指标,全家人在读大学的未可知和摸得着的铁饭碗之间,集体决策让洪厚甜辍学而到了国营什邡饭店工作。

因初二得了学校书法比赛毛笔组的第三名,从此开启了书法伴随一生之路,有书法特长,被老师安排利用课余办板报,又仰仗“字和文章写得漂亮”,后来得领导赏识而从饭店调动工作到了县商业局。四十年来,洪厚甜执着地抓住和享受书法这一最大爱好,让书法成就自己,让自己成为书法人。

“书法自学等于是自杀”,这是震惊书法圈的洪氏经典语录之一。何出此言?皆因洪厚甜尝到了瞎子摸象的苦痛,也尝到了明师指路的快乐。

初期凭借狂热的爱好和高涨的热情,多次通宵苦练,曾晕倒在小书房里。后经家人支持和朋友引荐,得于到成都拜师学艺,由齐白石再传弟子李良栋、蒲宏湘两位先生启蒙,算是正式走近书法。1980年到1990年,他开始跟随陈振濂系统地学习书法教育学、书法美学;1996年到时任四川省书协主席的何应辉工作室学习,40年前从什邡到成都要花4个小时,那时他半年去一次成都,然后在老师家里住一宿,如此往复十年不辍。

1991年,洪厚甜获得全国书法电视大赛一等奖——这是全国群众书法比赛的最高奖项,从而在全国书坛开始崭露头角。随后,参加了1992年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以楷书获得最高奖“全国奖”;1999年参加第七届国展,又以行草书作品获得“全国奖”;至2003年第八届国展时,洪厚甜已经晋升为中国书协理事、全国展评委。

从1991年开始,整个上世纪九十年代,洪厚甜凭借他的具有个性特色楷书作品,摘取了一项又一项全国性大奖,“那时我把能得的奖都得了个遍。”洪厚甜说。凭借海绵吸水般的好学与苦练,通过历次全国大赛,把自己从无家学、无家底的小县城国营饭店的厨师变成了名动天下的书法家,1998年他被调到什邡县文化馆做专职书法干事,自此终于走上了职业书法家之路。

创建书法之乡

为什邡提升软实力

洪厚甜在书法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并借个人的影响带动群体共振,在1998年至2008年的10年间,洪厚甜随着身份的转换,能量也在加强,从什邡县文化馆专职书法干事到什邡市文联主席,他始终把握住推广书法这一核心目标,让一个县级城市常年有上万人学习书法,终于把什邡建设成为了“中国书法之乡”。

这十年,从只有3名书法家入选省展,变成拥有20余名中国书协会员、40多个省书协会员、100多个市级书协会员;由中国书协命名,建立了四川省首家“兰亭中学”;9所学校成为全国写字教育示范学校;完成书法学科建设,每年举办20场书法讲座,亲自授课。

让书法成为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用书法艺术提升一座城市在全国的软实力。一个城市,因一个人的十年之功充满文化底蕴,书法成了什邡最亮丽的文化名片,洪厚甜因此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什邡的十大人物之一。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其时,洪厚甜才接到调令刚到四川省政协报到不久,同时,什邡兼任工作尚未交接,他转身全力以赴投入艰苦的抗震救灾工作,并找到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梁平,以及华西都市报几位领导,共同策划在什邡建立一座地震诗歌墙,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随后,华西都市报社、《星星》诗刊、什邡市委市政府发出倡议,2011年4月28日,“中国5·12地震诗歌墙”在什邡穿心店5·12地震遗址广场建成揭幕。20位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当代诗人的地震主题诗歌,经全国20位当代著名书法家的书写诠释,成为人们对于这场大地震的文化记忆,经过石刻艺人的精工雕琢,永久镌刻在大理石上。

授课培训

用换芯片的新理念影响书坛

中国的艺术传承历来讲究“教学相长”,从学艺到布道,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进程。1996-2006年,洪厚甜在吃透楷书、完成专业学科意识的构建,并在何应辉先生指点下学习汉碑和“二王”书法,贯通古今的系统学习,使得他在各种书体转换中游刃有余,其书法作品兼具质朴和细腻——规整的字不呆板,奔放的字不散乱,自由中有节制,每一笔都灵动得恰到好处,散发着自信的气质。

20年的研习和不断耕耘,使他获得了相当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业界认同。书法对他来说,是一种使命——传递这个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他开始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开始频繁在高校讲学、开始涉足中国书法的国际传播。他说:“艺术绝不仅是艺术家的雅事,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亲近的一种生活方式。”

时代呼唤精英,一个时代的书法除了是群体智慧和时代精神同频共振的结果外,更需要勇猛精进、卓异独立的书法家有力的引领和支撑。洪厚甜以其敏锐的触角、散淡的情怀、卓尔不群的书风不断刷新书坛对书法美的思考和探索。

新闻推荐

强降雨致全市7587人受灾 部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昨日,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统计数据获悉,12日至13日,德阳持续强降雨导致全市7587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622.43公顷,直接经济损...

什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什邡,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