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走亲戚”为民办实事

德阳日报 2019-04-09 09:47 大字

(上接第一版)

黄龙村近40户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占1/3左右,而因残致贫的占了一半多,“一超六有”要全部达标,其难度可想而知。让贫困群众增收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适度发展庭院养殖,我带头捐款,连续两年为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和饲料。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医疗救助、教育扶贫、推荐就业、政策兜底等多种措施,一个个难题得以化解。到2018年底,黄龙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

“努力为群众解难题”是我驻村以来一直不变的想法。新建或扩建多座便民桥、多条便民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双抢”时节组织抢修垮塌的高架引水渠,确保大春灌溉用水;为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贫困户送衣柜、凉席、电饭锅等生活用品,组织帮扶力量捐款为贫困户解决房屋漏雨问题,协助落实“五改三建”项目让贫困户进一步改善生活条件……两年来,我们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为群众实实在在解决了一些难题,他们都说“感谢党的好政策”。

在2018年2月9日什邡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培训暨政策业务咨询对接会上,我作为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分享了2017年3月以来在“第一书记”岗位上的感受和体会。

有人说在平坝地区开展“插花式”扶贫工作很轻松,事实上并非如此。扶贫工作责任重大,在任何地理条件下开展扶贫工作都不轻松。扶贫工作是不分天晴下雨、酷暑严寒的,特别是极端天气情况下。比如2018年7月11日暴雨来袭,早晨7点多钟我便到了村上,同驻村工作组成员一起走村入户察看并上报灾情。得知5组个别农户室内进水严重的情况后,我们不顾危险,在已被洪水淹没了三四十厘米深的村道上缓慢地向受灾农户家走去。

回想这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尽管有苦有累,但无怨无悔。虽然我的驻村帮扶工作进入尾声,但脱贫攻坚任重道远,还需继续前行,把党的政策宣传好,把扶贫项目落实好,我相信村上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什邡市隐峰镇黄龙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唐成金

本报记者秦琴整理

新闻推荐

德阳一批学生获评 全省普通高中“三好”学生

本报讯(记者王珊珊)昨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度全省普通高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学生和先进班集体名...

什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什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