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勇立潮头扬新帆 制造强市展新颜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3-25 06:07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李洋 肖萍 文/图

2018年,德阳GDP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21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连续4年创新高,绝对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13亿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376户,工业总产值3829亿元,增速14.2%。

这组靓丽的数据,印证着德阳经济发展的潮涌势头,也体现出德阳工业高质量发展已初见成效。

2019年,德阳工业还将继续扛大旗、挑大梁。

德阳市委书记赵世勇表示,要实现“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这个目标,基础在产业、关键靠工业、核心在制造业。德阳将坚定不移高举“工业强市”大旗,紧紧围绕构建“5+5+1”现代产业体系,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城市承载能力建设、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几个方面狠下功夫,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今年,德阳按照“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的思路,继续引领工业向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品牌化、智能化发展。围绕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必将呈现增速领先、总量递增、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国机重装二重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8万吨大1型模锻压机,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起落架等130余项大型模锻件

保存量

高质量发展“5+5+1”现代产业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是德阳工业发展的核心。以此为前提,德阳正着力构建“5+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跨越发展,促进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证“5+5+1”现代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就是保证德阳的工业存量。据了解,去年,德阳已就五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今年将继续实施创新引领行动,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方案稳步推动德阳工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德阳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力争突破1400亿元、增长13%。面对产业升级,德阳工业坚持区域协同与错位发展相结合,积极融入环成都经济圈,努力构建成德绵协同发展新态势,提质振兴“五大主导产业”,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着力延链、强链、补链,做强做大产业集群。

具体而言,创新驱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做强龙头骨干、做优中小配套企业、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突出投资拉动、融入区域发展将成为德阳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关键词。通过这八大任务,细化指标,细分市场,将助力打造有德阳特色的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在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方面,德阳正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具体将打通数字流动新通道,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建设智慧工业管理平台和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形成以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为突破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五大产业今年都将实现产业规模同比增长10%以上。力争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做增量

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对此,德阳在去年提出“制造业强市”战略的基础上,今年,将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记者从德阳市经信局获悉,去年“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地壳二号”钻机都在德阳成功研制,全市2018年共获得保险补偿2.98亿元,占全省获得国家首套台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金额的93%。2019年,德阳将发挥国机重装、东电、东汽、宏华等企业在转型升级、创新引领中的带动作用,完成国家50MW重型燃机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攻关。

德阳将继续支持企业不断提高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扩大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中的作用,支持企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鼓励研发生产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继续增强“两化”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产业深度融合,优化“工业云”等工业公共平台建设,逐步形成智能化、网络化产业体系。

要做好这些工业“增量”,具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首先,德阳将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月调度、季拉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81个,计划投资85亿元,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达24%,再提高2个百分点。2019年,德阳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同时,进一步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建成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个,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达到15%以上。加大“无线城市”建设力度,搭建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物联网统一基础平台,努力打造智慧城市。

今年,德阳将深入推进园区“六个统筹”,加快凯州新城(成德工业园)、德阳高新区北区(罗江经开区)规划建设,奋力打造德阳经开区、德阳高新区“千亿新城”,建设“五百亿”园区6个,新增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家,新增省级高新区2家。

在大企业梯度培育,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中,德阳今年将用好专项支持政策,鼓励龙头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紧密联系,建立战略联盟,相互参股,共同发展。培育和引进产值过100亿元、行业100强企业2户,新增上市企业1家、行业单项冠军企业1户,瞪羚企业3户。

在实施军民深度融合、推进军地交流合作中,德阳今年将深化本地企业与中央军工集团战略合作,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加大军标、民标融合力度,完善军民标准通用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什邡机场建设工作,打造通用航空产业新的增长点,军民融合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

此外,德阳将全力推进产业招商,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充分运用好“5+5+1”产业分析成果,锁定目标企业,实施精准招商,推动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德阳。同时,强化电、气、铁路运输等要素保障协调,积极落实电力直接交易、富余电量、电能替代政策,切实降低用电用气成本。

绘蓝图

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2018年,德阳完成重大技术装备进出口总额38亿元。东电成功签订越南沿海二期2x660MW、印尼德龙2x380MW、马来西亚建龙1x55MW等火电项目;宏华石油与沙特ADC公司签订总额10亿人民币的钻机销售合同,标志着中国制造的高端石油钻机进一步打破西方钻机制造商在中东市场的垄断局面。

同样令人欣喜的是,德阳国机重装成功研发飞轮储能装备、大型粉煤热解装备等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东电成功研制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技术世界先进的300兆乏空冷新型调相机……

近年来,“德阳造”大型装备制造产品频频传来好消息。像这样的“刷新纪录”“国内首台”等成绩,对于“德阳造”的装备产品来说已不止一次。德阳从“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走出去”并重转变,从向东部沿海开放为主向全方位扩大开放转变。

今年,德阳敲定了工业发展新蓝图:到2022年,将建成以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为核心特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建成“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德阳将坚持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产业集群化、产能国际化”,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和“互联网+”国家战略实施机遇,推动德阳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并保持中高速增长,积极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建设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装备智造之都”,实现德阳装备“装备世界”。

新闻推荐

什邡首批6处历史建筑挂牌

本报讯(记者张伟)为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助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近日,什邡住建部门完成了当地6处历史建筑的挂牌工作。去年,...

什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什邡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