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头的诗歌地理 □师力斌
纪念诗歌从未短缺过,有时甚至过剩,但具有真正美学意义的纪念诗歌并不容易。如此次我们北京一群文艺工作者前往川西什邡市参加的这次纪念活动,由此与什邡诗人结下了美好之缘。
考察新诗与旧诗,一个突出的差别在地理名词的使用。地理名词在杜诗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作为一种祖传秘方,比比皆是的地理名词可以说是杜甫诗歌建筑学的钢结构。杜甫诗有很深的家学,所谓“诗是吾家事”。其祖父杜审言对他影响很大,比如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杜甫的大部分名作都依靠地理名词。人们熟知的《望岳》《春望》《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三吏》《秋兴八首》等,地理名词都是重要构件。
来看《绝句三首》其二(据萧涤非版《杜甫全集校注》):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
短短四句诗,地理名词占到四个,每句都有,妙处全在地理名词。
阅读杜诗,能体验到石头般的硬度,有一种宏伟建筑的确定性。它的底座坚定不移,而其建筑的顶端,则上薄云天,甚至腾云驾雾。我在另外的文章中曾提到,杜诗的核心特征是正大,地理名词的巧妙运用,即为其正大做出了贡献。杜诗飘逸而不失沉稳,正与其名词、特别是地理名词的基座作用密切相关。地理名词的功用远超对仗一途。
当下一些年轻诗人的诗中,地理名词的运用也颇令人称道。小布头是四月与我和马志广一起去什邡市参加“京什汶川特大地震纪念十周年”的年轻诗人之一,上山下乡,一路走来,她异常激情,写了《什邡春日十二帖》,我执编的8期北京文学诗歌卷选发了六贴,算是这次上刊诗人最多的。现在我们来读小布头《广青公路帖》:
“从广汉,往北,你想不到,眼前繁星般散落的家园,曾经满目疮痍,山崩地裂后,生死时速。
救灾的队伍,用挖掘机、用双手,开出一条八十公里长的生命线。十年援建,大地已被春天接管。
油菜花之后,遍野是黄色蒲公英、白色野鸢尾。
洛水边的竹林最壮观,它浩荡的剑气,御风而行,
像一条碧水河,翻蓥华山,过红白镇最后汇入清悠悠的沱江水。”
这首诗写于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地理名词与主题感情完全融合。且无可替换,比如,不能把“广汉”换成“成都”或者“重庆”,也不能把“蓥华山”换成“峨嵋山”,这些名词构成一个具体的、确定的地理空间,标示出作者在灾区的行迹。另一方面,这些名词又成为抽象的地震灾区的所指,像杜甫诗歌一样,充分发挥了地理名词的审美作用。是的。汶川大地震十年,这个节点,这次北京诗人行,这个小辑。可能就是种子与碑。
师力斌,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诗人,诗评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伍玲)足球运动发展越来越好,广大市民对场地设施的需求也日渐增加。记者近日获悉,为满足市民需求,什邡将规划建设一...
什邡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什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