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重灾区村镇的 10年: 从“输血”重建到“造血”重生

德阳晚报 2018-05-15 12:05 大字

俯瞰渔江村。资料图片

春末夏初玫瑰花开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土门。

春末夏初的绵竹市土门镇,“中国玫瑰谷”里万亩玫瑰、月季花开正艳,空气中满是浓郁的花香。9月,这里将举办一场盛大的中国月季展。

20公里外的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几百亩向日葵郁郁葱葱,下个月就即将露出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10年,是时间的跨度,是奋斗的历程,是重生的足迹。

10年“蝶变”,“5·12”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和什邡,如今城镇村落美丽和谐,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稻田到花园

一个农业小镇的转型

清晨6点过,绵竹市土门镇天宝村的宋华江就背上背篓出门了,到离家不远处的玫瑰田里采摘玫瑰花。宋华江承包了230亩玫瑰园鲜花采摘,去年仅此一项,一家人便挣了4万多元。“今年气候还好些,玫瑰花的产量也更高。”

这样的情形是10年前的宋华江想都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地震毁掉了宋华江和乡亲们的家园,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地震前土门是一个农业小镇,可依靠的自然资源很少。”土门镇镇长黄智说,但他们已经意识到,在观光旅游休闲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农业已经由过去单纯的产品和物质供给,开始向其它层面延伸,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子。

也就在此时,看准了灾区震后经济振兴发展这一契机的北京银谷控股集团来到了土门,并从保加利亚引进“大马士革玫瑰”3号品种,开始在土门镇麓棠村进行种植试验,到目前已经发展了上万亩的规模。

很快,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与银谷集团签订协议,成立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给集团,组织村民到公司务工;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沿山附近农家乐,助农增收……

宋华江家的土地也按照每亩地每年750斤黄谷的折价,流转给了银谷集团,他和妻子现在都在玫瑰谷务工,这让宋华江对未来充满了期望。“现在都在搞观光旅游,以后我们村肯定发展得更好,不忙的时候我还打算做点小生意。”

玫瑰谷的建设,让乡村变得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为土门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玫瑰谷项目每年带动土门、广济、遵道等乡镇农民增收约1.35亿元。

“海阔”凭“鱼跃”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出土门镇,沿玫瑰大道往什邡方向,经北京大道,10多分钟后,便是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村口,一个硕大的鱼形标志,昭示着当地民间一个流传至今的西海龙宫白鱼仙子下嫁凡间的传说。

“5·12”特大地震后,渔江村怎么重建、经济如何恢复成了摆在渔江人面前的一道“必考题”。渔江村党支部书记黄益成说,经过反复讨论,大家最后一致同意,围绕当地流传的白鱼仙子传说进行重建。不久后,一个结合民间传说故事,以安居、休闲、观赏和餐饮为一体的“鱼文化”主题村落跃然纸上。2010年5月,在北京对口援建下,曾遭受地震重创的渔江村迎来新生。

按照民间传说和“鱼文化”打造出来的渔江村,很快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前来观光的人一时络绎不绝。当地村民也迅速从中嗅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商机。

罗先德是村民中较早“试水”农家乐的,“一开始还是担忧,毕竟以前没搞过,怕生意不好。”但农家乐生意的火爆很快就让罗先德尝到了甜头,如今他的农家乐还与成都的旅游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了定点消费餐厅,每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在罗先德兴办农家乐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益成受邀到北京参观,发现了乡村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回到什邡,考察本地的花卉种植和市场情况后,他决定不去跟风种植梨花、桃花,而是选择种植葵花。

黄益成率先带头种植了20亩的向日葵,并且动员大家都行动起来。“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很多人还是不太愿意冒险。”黄益成说,经过多次动员,到2012年,村里已经种植了400余亩的向日葵。

当年6月,在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渔江村举办了首届“葵花宝典之旅”乡村欢乐健康游休闲旅游活动,大获成功,仅开幕当天就有至少8万名游客到现场参观。这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希望,跟着干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此后,通过每年在渔江村举办“葵花宝典”乡村旅游文化节,直接或间接带动洛水镇实现经济收入达到2000万元。

打生态旅游牌

点燃乡村振兴“薪火”

在灾区恢复重建中,不管是依靠玫瑰发展乡村旅游的土门镇,还是种植向日葵发展乡村旅游的渔江村,都是审视度势地选择和乘势而上地把握。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振兴已成为共识。

有数据显示,10年前地震后,绵竹和什邡市作为重灾县(市、区),经济下降25.3%。

10年来,绵竹倾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节会搭台经济唱戏,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有力推动了绵竹乡村游的发展。去年,绵竹市旅游总收入实现50.03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46.96亿元,增长15.2倍。

在什邡,依托不断完善的交通路网,曾遭受重创的6个重灾镇10年后变成了魅力各具的风情小镇。红白镇依托自然环境和文化积淀,建成了“川西生态度假小镇”;冰川镇利用国内品质一流的矿泉水资源,建成了环境优美的“东方依云小镇”;蓥华镇正逐步向特色农业示范镇、生态旅游强镇迈进;洛水镇、师古镇集镇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发达、产业特色突出,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良好发展格局,正逐步发展为什邡城市的副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持续向好态势还在延续。如今,中国玫瑰谷三溪艺术小镇观光式体验中心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2亿元的月季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如今的德阳乡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本报记者曾啟秀张嵘图/本报记者毛健

俯瞰渔江村。资料图片

春末夏初玫瑰花开后,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土门。

春末夏初的绵竹市土门镇,“中国玫瑰谷”里万亩玫瑰、月季花开正艳,空气中满是浓郁的花香。9月,这里将举办一场盛大的中国月季展。

20公里外的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几百亩向日葵郁郁葱葱,下个月就即将露出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10年,是时间的跨度,是奋斗的历程,是重生的足迹。

10年“蝶变”,“5·12”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和什邡,如今城镇村落美丽和谐,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稻田到花园

一个农业小镇的转型

清晨6点过,绵竹市土门镇天宝村的宋华江就背上背篓出门了,到离家不远处的玫瑰田里采摘玫瑰花。宋华江承包了230亩玫瑰园鲜花采摘,去年仅此一项,一家人便挣了4万多元。“今年气候还好些,玫瑰花的产量也更高。”

这样的情形是10年前的宋华江想都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地震毁掉了宋华江和乡亲们的家园,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地震前土门是一个农业小镇,可依靠的自然资源很少。”土门镇镇长黄智说,但他们已经意识到,在观光旅游休闲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农业已经由过去单纯的产品和物质供给,开始向其它层面延伸,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农业休闲旅游发展的路子。

也就在此时,看准了灾区震后经济振兴发展这一契机的北京银谷控股集团来到了土门,并从保加利亚引进“大马士革玫瑰”3号品种,开始在土门镇麓棠村进行种植试验,到目前已经发展了上万亩的规模。

很快,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们与银谷集团签订协议,成立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给集团,组织村民到公司务工;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沿山附近农家乐,助农增收……

宋华江家的土地也按照每亩地每年750斤黄谷的折价,流转给了银谷集团,他和妻子现在都在玫瑰谷务工,这让宋华江对未来充满了期望。“现在都在搞观光旅游,以后我们村肯定发展得更好,不忙的时候我还打算做点小生意。”

玫瑰谷的建设,让乡村变得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为土门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玫瑰谷项目每年带动土门、广济、遵道等乡镇农民增收约1.35亿元。

“海阔”凭“鱼跃”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出土门镇,沿玫瑰大道往什邡方向,经北京大道,10多分钟后,便是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村口,一个硕大的鱼形标志,昭示着当地民间一个流传至今的西海龙宫白鱼仙子下嫁凡间的传说。

“5·12”特大地震后,渔江村怎么重建、经济如何恢复成了摆在渔江人面前的一道“必考题”。渔江村党支部书记黄益成说,经过反复讨论,大家最后一致同意,围绕当地流传的白鱼仙子传说进行重建。不久后,一个结合民间传说故事,以安居、休闲、观赏和餐饮为一体的“鱼文化”主题村落跃然纸上。2010年5月,在北京对口援建下,曾遭受地震重创的渔江村迎来新生。

按照民间传说和“鱼文化”打造出来的渔江村,很快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前来观光的人一时络绎不绝。当地村民也迅速从中嗅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商机。

罗先德是村民中较早“试水”农家乐的,“一开始还是担忧,毕竟以前没搞过,怕生意不好。”但农家乐生意的火爆很快就让罗先德尝到了甜头,如今他的农家乐还与成都的旅游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了定点消费餐厅,每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在罗先德兴办农家乐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益成受邀到北京参观,发现了乡村花卉种植的经济效益。回到什邡,考察本地的花卉种植和市场情况后,他决定不去跟风种植梨花、桃花,而是选择种植葵花。

黄益成率先带头种植了20亩的向日葵,并且动员大家都行动起来。“毕竟是第一次尝试,很多人还是不太愿意冒险。”黄益成说,经过多次动员,到2012年,村里已经种植了400余亩的向日葵。

当年6月,在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渔江村举办了首届“葵花宝典之旅”乡村欢乐健康游休闲旅游活动,大获成功,仅开幕当天就有至少8万名游客到现场参观。这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希望,跟着干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此后,通过每年在渔江村举办“葵花宝典”乡村旅游文化节,直接或间接带动洛水镇实现经济收入达到2000万元。

打生态旅游牌

点燃乡村振兴“薪火”

在灾区恢复重建中,不管是依靠玫瑰发展乡村旅游的土门镇,还是种植向日葵发展乡村旅游的渔江村,都是审视度势地选择和乘势而上地把握。乡村旅游有利于乡村振兴已成为共识。

有数据显示,10年前地震后,绵竹和什邡市作为重灾县(市、区),经济下降25.3%。

10年来,绵竹倾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节会搭台经济唱戏,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有力推动了绵竹乡村游的发展。去年,绵竹市旅游总收入实现50.03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46.96亿元,增长15.2倍。

在什邡,依托不断完善的交通路网,曾遭受重创的6个重灾镇10年后变成了魅力各具的风情小镇。红白镇依托自然环境和文化积淀,建成了“川西生态度假小镇”;冰川镇利用国内品质一流的矿泉水资源,建成了环境优美的“东方依云小镇”;蓥华镇正逐步向特色农业示范镇、生态旅游强镇迈进;洛水镇、师古镇集镇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发达、产业特色突出,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良好发展格局,正逐步发展为什邡城市的副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持续向好态势还在延续。如今,中国玫瑰谷三溪艺术小镇观光式体验中心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2亿元的月季产业园建设正如火如荼……如今的德阳乡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文/本报记者曾啟秀张嵘图/本报记者毛健

新闻推荐

什邡公安不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肖盛雄)为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置地震灾害和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连日来,什邡市公安局各派出所在辖区积极组织开展防范处置地震、地质灾害和涉及校园安全的防暴演练,通过演练提升各职...

什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什邡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