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面而来的幸福感 ——10年巨变之民生大改善

德阳日报 2018-05-08 09:15 大字

凝聚大爱的什邡市国人小学。

市教育局供图

本报记者杜晓鹏

>>>提要

绵竹汉旺的钟楼,留下了一个永恒的时间刻度,而在它身后,一座老城“诉说”着曾经的伤痛。

10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到这里,已是一番新天地:离钟楼不远处的汉旺新城早已拔地而起,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医院为居民们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街道上商贩的叫买声、上班人群匆忙的脚步声,展示着一座新城的无限活力……

如今,穿行于德阳城乡,已很难寻觅地震灾害留下的印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富有川西特色的新农村,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一处处精致美观的建筑……设施提升、产业转型、生活巨变,让老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住房条件大改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重建,民生事业的发展点亮了百姓幸福生活,重新筑起了人们心灵的钢铁城墙。

三年灾后重建期间,德阳把加快农村住房重建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按照“三个注重”(注重规划设计,科学定点选址;注重风貌塑造,突出川西民居特色;注重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在全市规划了2131个农村集中建房点,实施道路、供水、排污、供电、沼气、光纤电视等公共设施“六进村”工程,让33.38万重建农户住上了新居。建成了一批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新农村建设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在城市,加快受损住房维修加固和拆除清理,采取原址重建、修建廉租房和安居房、鼓励购买商品房等多种方式,加快建设进程。全市6.83万户城镇居民住上新居。

当前,按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成为了新目标。2017年以来,德阳以成德之间7条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全力推动“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建设,建成了一批示范点,努力实现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去年全市创建市级“四好村”211个、省级“四好村”102个。全市71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竣工,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240套,贫困户生活环境和质量不断改善。

同时,德阳市着力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清淤沟渠4979.2公里,新增和恢复灌面3.43万亩,新增节水灌面4.08万亩,建成农建示范区6个9.9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2.62万亩;新建、改建、改善农村公路580公里,建成农村便民生产道60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教育医疗水平大提升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之本,灾后的10年,也是德阳教育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10年。

2008年以来,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3086个,比2008年(2694个)增长14.5%。床位数由2008年的11694张,增加到2017年的22570张,增长93%。2017年,全市共有三级医疗机构8家,二级医疗机构39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年总诊疗人次达到2729.86万人次,入院人数达到69.33万人。

数字背后,是德阳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全面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优质护理服务,推行日间手术、日间诊疗服务,持续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儿科、护理、院感等35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持续增高。

2008年以来,德阳市创建省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专科28个。市医院卒中中心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

(下转第四版)

凝聚大爱的什邡市国人小学。

市教育局供图

本报记者杜晓鹏

>>>提要

绵竹汉旺的钟楼,留下了一个永恒的时间刻度,而在它身后,一座老城“诉说”着曾经的伤痛。

10年后,当我们再次回到这里,已是一番新天地:离钟楼不远处的汉旺新城早已拔地而起,一排排楼房鳞次栉比,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医院为居民们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街道上商贩的叫买声、上班人群匆忙的脚步声,展示着一座新城的无限活力……

如今,穿行于德阳城乡,已很难寻觅地震灾害留下的印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富有川西特色的新农村,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一处处精致美观的建筑……设施提升、产业转型、生活巨变,让老百姓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住房条件大改善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重建,民生事业的发展点亮了百姓幸福生活,重新筑起了人们心灵的钢铁城墙。

三年灾后重建期间,德阳把加快农村住房重建作为最紧迫的任务,按照“三个注重”(注重规划设计,科学定点选址;注重风貌塑造,突出川西民居特色;注重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在全市规划了2131个农村集中建房点,实施道路、供水、排污、供电、沼气、光纤电视等公共设施“六进村”工程,让33.38万重建农户住上了新居。建成了一批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新农村建设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在城市,加快受损住房维修加固和拆除清理,采取原址重建、修建廉租房和安居房、鼓励购买商品房等多种方式,加快建设进程。全市6.83万户城镇居民住上新居。

当前,按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成为了新目标。2017年以来,德阳以成德之间7条主要交通干线为纽带,全力推动“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建设,建成了一批示范点,努力实现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去年全市创建市级“四好村”211个、省级“四好村”102个。全市71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竣工,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240套,贫困户生活环境和质量不断改善。

同时,德阳市着力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大力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清淤沟渠4979.2公里,新增和恢复灌面3.43万亩,新增节水灌面4.08万亩,建成农建示范区6个9.9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2.62万亩;新建、改建、改善农村公路580公里,建成农村便民生产道60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教育医疗水平大提升

教育和医疗是民生之本,灾后的10年,也是德阳教育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10年。

2008年以来,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3086个,比2008年(2694个)增长14.5%。床位数由2008年的11694张,增加到2017年的22570张,增长93%。2017年,全市共有三级医疗机构8家,二级医疗机构39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年总诊疗人次达到2729.86万人次,入院人数达到69.33万人。

数字背后,是德阳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全面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优质护理服务,推行日间手术、日间诊疗服务,持续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建立儿科、护理、院感等35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持续增高。

2008年以来,德阳市创建省级重点学科2个、重点专科28个。市医院卒中中心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单位”。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黄益成:让梦想照进现实本报记者曾征

“转眼间,10年过去了。我们渔江村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5·12”特大地震1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了当年受灾严重的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村党支部书记黄益成向记者介绍:“我们重建房屋210幢545套,配套生...

什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什邡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