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百年历史影像 嘉定旧事8文幼章家族的嘉定情怀(下)
四川百年历史影像 嘉定旧事8 文忠志妻子文丽纳笔下的幼章故居。
作者(左)采访文忠志(右)并赠送书法作品。
文忠志《红土地.》一书封面。
文幼章的小女儿(前排右)外孙(前排左)、外孙媳妇(后排左)、亲家白理明(中)与作者(后排右)。
徐杉文/图
文忠志的四个女儿并没有遵循北美的传统出嫁后随夫姓,而是一直保持娘家的姓氏。在她们看来,祖父文幼章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曾先后担任中国国民党、共产党的顾问,尽管在加拿大受到一些争议,但文家后代视为骄傲。因为他不墨守成规,有献身精神,勇敢无畏,同情穷人。
文忠志的小别墅四壁挂着已故妻子文丽纳的绘画作品。她的作品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乐山大佛,大佛面容慈祥、面带微笑俯瞰众生,与我看到许多高大雄伟庄严的大佛画像相比,更多一份贴近人间的亲切之感。另一幅描绘白塔街故居一隅,但见花木扶疏,户牖之美。
1
为了弄清事情真相 他让儿子深入四川农村调查
文忠志退休前是加拿大约克大学教授,历史学家和汉学家,在1980年、1988年两度到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他有两本著作在中国影响较大:一是父亲的传记《出自中国的叛逆者——文幼章》;另一本是《红土地——中国四川村庄的革命》。
两本书中,不难看出文家三代人的激进思想。不过,最突出的是《红土地》,那时中国刚实行改革开放,不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农村也实行包产到户。面对海外褒贬不一的各种评论,长期关注中国而又远在加拿大的文幼章,为了弄清事情真相,让儿子文忠志深入四川农村调查。
于是在四川大学任教的文忠志深入四川什邡县两路口乡,并在马高桥村驻点采访农民,最终完成这部四川农村生活调查著作。
书中详细描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两河口实行“人民公社”制度,以及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文忠志写道:
“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时期,生产力取得了质的提高,十分成功地将剩余劳动力转变成为经济增长的资本。虽然公路、铁路、水渠、水库、鱼塘、开垦的荒地、新果园、平整的田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绩效并没有记录在账簿中,从统计的角度说,它们不曾存在过,但是它们确确实实在那里,人人都能看到。”“每个农民都有国家基本口粮的生活保障,没有人会饿死街头。在这个从汉朝以来都没有学校的地方,如今每个村里都有学校。村里有合作医疗,能提供中西药和对一般疾病的救治……”
文幼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与国民党决裂追随共产党,就是希望能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理想家园。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2年到1959年,文幼章先后三次应中国政府邀请访问中国,他是那个年代屈指可数享有这种待遇的西方人。他参观了玉门油田、敦煌千佛洞、河南三门峡黄河大坝,翻越秦岭的铁路,重游曾经生活工作过的成都、重庆等地,还走访了人民公社,学校、监狱。
每到一处,文幼章都感到惊奇和振奋,他认为中国的现状就是自己的理想。对比三四十年代战乱、疾病、匪患、饿殍遍地的中国,文幼章认为新中国人民政府是有史以来最有代表性、最民主、最进步的政府。
文幼章不但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所到之处也受到热情欢迎。以成都为例,一年一度的人民公园花会,1956年为了迎接文幼章,园艺工人通宵工作,以便“在革命中帮助过我们的老朋友”提前开幕一天,这件事令文幼章深受感动。
在中国的感受使文幼章认为抵制美国封锁,以及克服加拿大怯懦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新中国惊人的进步告诉全世界。于是,他和妻子返回加拿大后到处演讲,写文章、办杂志,大力宣传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文幼章的妻子文月华还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来被翻译成中、日、德多种文字。
不过,文幼章的演讲也受到一些抨击,指责他“过分乐观、无鉴别力、缺乏主见”。
文幼章在来自各方面的排斥中,一度处境十分艰难,找不到工作,只有靠打短工和岳父的资助度日。但他依旧对新中国一往情深,因为那就是他心中的理想国。
中国农村人民公社1960年至1980年期间的真实情况文幼章也许并不清楚,或者只了解局部,可是留在记忆的美好印象难以淡忘,那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国的一部分。于是,当人民公社被包产到户取代,海外众说纷纭时,他担心“资本主义复辟”,要儿子文忠志亲自到农村实地调查。
也许,今天回过头去看《红土地》这本书会觉得有一些局限。但是对一个封闭太久,不为世界了解的中国,这本书犹如一个小窗格,透过它可以一窥中国的发展。同时,这也是文家对中国的一片深情。
2
文幼章的小女儿与“苏木匠”的儿子结了婚
Shirky是文幼章四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1930年出生于重庆。大约也受中国百姓爱幺儿习俗的影响,Shirky从小就被父母格外宠爱,家里的事很少让她操心插手。
与文家世代能言善辩的风格不同,她说话慢条斯理,音调纤细。采访中一旦有什么记不清的事,就会幽默地说:“你去问 Stephen Endicott(文忠志),他是家里的谷歌,什么都知道……”
Shirky 一生与中国渊源深厚。她的第二任丈夫苏威廉1917年出生在乐山,不但能讲一口流利的四川话,还烧得一手地道的四川菜。
苏威廉的父亲苏继贤是一个卓越的建筑师,除主持修建乐山福音医院(后来的仁济医院)、三育学校等建筑外,还有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钟楼、牙医科大楼、化学楼等如今被列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的建筑杰作。
苏继贤为人和蔼可亲,喜欢与中国工匠交往,喝茶摆龙门阵,被人亲切地称为“苏木匠”。
苏威廉成年后,即使在华西协合大学当教师、担任会计主任,还不时被人叫“苏木匠的大娃儿”。而“苏木匠的二娃儿”苏约翰,曾担任第二任加拿大驻华大使。
同样的中国情结使Shirky与苏威廉走到一起。
1973年,Shirky与苏威廉结婚时,蜜月旅行地就选择了乐山。乐山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乐山城被围观的情形Shirky至今记忆犹新。
“zhe er zhe er——”她模仿乐山腔,问我是什么意思?我说是“这儿,这儿——”大约是招呼熟人来看你们吧,那时来乐山的外籍人士极少,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呵呵,我们成明星了!”已经82岁高龄的Shirky眉开眼笑地说。
她还告诉我,她的中文名叫文萨丽,母亲说是美丽的意思。这话让儿子Brian大吃一惊,他第一次听说母亲的中文名字。
自2006年苏威廉去世后,Shirky身体每况愈下,也越发沉默寡言,而这个晚上她显得很开心。在渥太华大学医学院读书的孙女文雪韵也赶回来,儿子和媳妇特地做了英式晚餐。
吃饭时,我才忽然想起文家祖籍是英国。而文雪韵却告诉我,她最喜欢的菜是四川的麻婆豆腐,小时候只要爷爷奶奶说给她做麻婆豆腐,就会高兴得从这间屋子跳到那间屋子,一边跳一边高呼“麻婆豆腐、麻婆豆腐!”她如今唯一会说的中文就是“麻婆豆腐”和“谢谢”。
3
文家后代的血脉里 延续着绵绵不绝的中国情愫
Shirky有一儿一女,儿子Brian1955年出生在加拿大,那时中国对外的大门关闭,Shirky以为从此与中国缘分已尽,不想与苏威廉再婚后,儿子又与Clare Whiteheadd相恋,由此更增添了中国情。
Clare Whiteheadd中文名白心霞,其父白理明在香港从事教育多年,曾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能讲一口粤语。受父亲的影响,白心霞也希望有机会去中国。19岁那年,她得知北京邮电学院要招聘外籍英语教师,虽然她的年龄、经验都不具备竞争优势,但还是满腔热情递交了申请,也许是她的诚意,也许是天意注定,她的申请被获准了。
那时在中国的西方人士非常少,青春貌美的白心霞星期天骑自行车外出,总有中国人追着看“嗨,老外,老外!”而白心霞的父亲后来也到南京金陵神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中国如同一根红丝线,不但将Shirky与苏威廉拴在一起,也促成了白心霞与Brian的美满婚姻。
晚饭后,文雪韵为我们演奏了几段大提琴曲,非常优美。白理明问我:你认为我的孙女漂亮吗?我说当然。他幽默地说:没有我这个漂亮的外公哪来漂亮的女儿?没有漂亮的女儿哪有漂亮的孙女?所以首先要赞美漂亮的外公!
我们都开心地大笑起来。这让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一年前在乐山初次见面的愉快时光。
2014年4月,Brian偕妻子岳父来到乐山,外公口中有趣的嘉定童年,舅母油画笔下美丽的故居,以及许多泛黄的老照片,从小就在Brian心中搭建了诗意乐山。
可是文幼章故居破败不堪的现状令Brian有些伤感。不过,随后发生的两件小事冲淡了他的情绪:一是故居门口摆地摊卖杂货的男子,得知是文家后代,主动把陈列在石碑上的物品拿下来;二是到嘉定坊看老照片时,有参观者问是否是文家后人?因为模样与文幼章有些相似,请求合影留念。
Brian没有想到乐山人至今还记得文家,颇为感动。我对Brian说,无论多么辉煌的建筑都有变为废墟的一天,重要的是能活在人们的心中。Brian慢慢释然。
那天下午在我家品茶时,Brian又谈起他的父亲以及外公文幼章: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泛滥,恶意诽谤、迫害共产党和同情支持共产党的人士,这场反共排外的运动影响波及美国政治、外交、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加拿大是美国忠实追随者,文家的日子也由此变得非常艰难。
Brian的父亲是加拿大共产党,在麦卡锡主义横行期间失业了,四处求职却无人敢收留他。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镇才找到一份赖以糊口的工作。而文幼章回国后因为大力宣传新中国、共产党,惹恼了加拿大的一些官员,说他“帮助敌人说话”。
文幼章是靠岳父资助以及世界和平会帮助,才得以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他的办公桌、床边、沙发旁堆满了与中国相关的各种书籍报纸杂志,直到死,他的关注点都在中国。”Brian说。
回想一百年前文焕章在码头送别儿子去中国时,满含期望和信心挥舞帽子高喊“中国万岁”,这是怎样一颗热爱中国的心啊。也许,更令人欣喜的,是文家后代的血脉里延续着绵绵不绝的中国情愫。
新闻推荐
整合资源 实施“五送”什邡政务服务中心结对帮扶做好“精准”文章
(周禄惠记者钟正有)去年以来,什邡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加大对扶贫联系村的帮扶力度,立足洛水镇余安村及贫困户实际,通过积极协调整合各类帮扶资源,送资金、送物资、送信息、送思路、送服务等举措,稳步推...
什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什邡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