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木耳菌袋变黑 该咋根治
□本报记者 左杉
7月20日,什邡市湔氐镇桐林村的村民陈大祥,手拿着两个颜色发黑的菌袋,急匆匆地来到该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张文平的家里。“前两天还好好的,只看见菌袋上有几个小黑点,就没在意。结果不到一周的时间,整个菌袋都变黑了。这可怎么办?”陈大祥着急地问道。张文平立马电话咨询了省农科院土肥所毛木耳专家谭伟研究员。通过实地查看后,谭伟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毛木耳生产中的致命疾病——油疤病,是严重危害毛木耳生产的病害,被称为毛木耳生产中的‘癌症\’。”
油疤病严重
毛木耳油疤病又称 “苕皮病”“牛皮病”“坏头子病”等,是严重危害毛木耳生产的病害。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四川、河南等地流行,并日趋严重。严重时,曾经90%以上毛木耳菌袋遭受油疤病危害,导致毛木耳单产严重降低和栽培效益损失惨重,谭伟说,毛木耳油疤病的病原菌为柱霉属主要侵染毛木耳菌丝。木耳菌袋受侵染后在基质表面形成褐色油浸状病斑,并逐渐加深变为黑色,致使木耳菌丝消解。被油疤病感染的菌袋,毛木耳耳基的形成和子实体发育受到阻碍。
谭伟介绍,油疤病感染的爆发与木耳的生长环境有关,“多年种植,菌渣、有机质随意堆放、倾倒,造成局部水源和空气质量变化,导致黄背木耳比过去更易染病。”
“五步法”预防病害
尽管油疤病被耳农视为毛木耳 “癌症”,但是通过试验研究,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可以较好地减少其危害,谭伟介绍说。
首先,使用抗病品种。当前还没有对毛木耳柱霉(油疤病菌)具有抗性的毛木耳栽培品种。试验表明,在四川使用“781”品种或菌株,抗病性优于其它品种或菌株。此外,上海1号、781、黄耳10号等为生产上主栽品种,在什邡市、彭州市、简阳市等毛木耳主产区表现较好。
其次,注意环境卫生。随时将毛木耳发菌棚(室)和出耳棚内外的废弃菌袋、垃圾、杂草、积水等清除掉,时常保持棚(室)内外环境卫生,减少油疤病等病原菌和害虫滋生环境。
第三,适时翻晒耳棚。要适时揭开发菌棚和出耳棚的遮阳网、塑料薄膜等遮盖物,让大棚完全暴露,让阳光直射棚内进行翻晒,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
第四,制袋发菌改进。可采用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作为毛木耳栽培基质的主料,主料与麦麸、石膏、石灰等辅料合理配比,优化为优质高产栽培基质优良配方。除此之外,防病害的关键是要增加栽培基质的石灰用量至3%-4%,使用0.003cm(3丝)以上的塑料袋装料,在12月份制作毛木耳栽培料袋,在18℃-20℃环境下发菌,可有效控制油疤病危害。
第五,出耳管理改进。出耳棚应选在取水方便、水质符合饮用水质量要求、进出道路方便的场所。搭建方正拱棚或八字型斜棚作为出耳棚:一般棚宽为15.6米,棚中高度为5.5米,边高为3.5米。耳基形成后,需要综合调节温光水气,满足子实体正常发育需求,实现出耳优质高产。在子实体形成阶段,出耳棚内要保持有一定散射光照,晴天中午耳棚内的光照强度控制在250-310lx;适当加强耳棚内通风换气;晴天采耳后当天喷水。这些措施可起到预防和减少油疤病发生的作用。
新闻推荐
更换钢轨后需要固定螺丝,工人要推着专业设备在铁轨上来回数趟,以确保铁轨的每颗螺丝都牢固耐用。一根钢轨就有60公斤,撬下后被装上推车,沿着轨道推到装车点,而这些工序全部由人力完成。趴在轨道上目测...
什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什邡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