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手“枣”到甜蜜脱贫路

德阳晚报 2020-03-30 10:12 大字

展望未来,侯明户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我叫侯明户,1965年12月出生于山清水秀的罗江白马关万佛村。7岁时,因为一场事故,我失去了左手手臂,看着同龄小伙伴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我时常伤心欲绝。

我的父母都是平凡普通的农村人,他们没有放弃我这个三级残疾之躯的苦命儿子,而是用骨子里的勤劳与坚韧撑起了清贫家境的坚强与希望,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供我读书。1980年6月,我初中毕业后,本想外出务工就业,挣钱补贴家用。我东奔西跑,到罗江县城,金山、御营工业园区,乃至德阳很多企业自荐、询问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很多单位都认为我是残疾人而不愿意接受。一腔热血被现实无情地浇上了一盆冷水,我只能无奈回家,在父母的劝说下开始从事种养业,先后试种桃子、李子、核桃,可由于没什么种植经验和技术,所以收益不好。最后,我又养鸭子,后来还是以失败告终。

一事无成的我,在父母的张罗下,结婚成家,一年后,生下了女儿。贫贱夫妻百事哀,父母能力也有限。于是和妻子的矛盾与争吵便不可避免地日渐升级,后来我选择了离婚,开始和女儿艰难度日,与父母相依为命。

苦难接踵而至,家中一贫如洗、举步维艰,我不知道这无能为力的逆境何时是个尽头。2014年,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08年,县、镇、村便开始在万佛村大力号召种植贵妃枣,很多乡里乡亲通过种植贵妃枣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见到经济效益良好,我也动了种植贵妃枣的心思。于是,我便悉心、诚恳地向本组最有贵妃枣种植经验技术的组长、土专家米运达学习种植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种植中去。刚开始我种植规模只有1亩,产贵妃枣1500斤,算是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我开始扩大规模,把自己原来种植的桃子、李子树全部挖了,改种成贵妃枣,规模由原来1亩,扩大到现在的10亩。看着枣苗在四季轮回里一点一点长高,看着那些星星点点的枣花缀满枝头,想着它们承载和寄托着我脱贫甚至致富的希望,虽然只有一只手,但我的身体和心里却充满了力量。我没日没夜、起早贪黑地伺弄、管理枣树,硬是把当初杂草从生、荆棘密布的荒坡改造成生机勃勃的枣园。为了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我精心修枝、拉枝、疏花疏果、施肥、浇水、刷白、施药,终于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枣园的丰产和枝头的硕果累累。现在,枣园年产量大约20000斤。而每到枣子销售季,镇村干部、帮扶部门、第一书记都会为我的销售出谋划策、动员亲朋好友前来购买,我的枣子每年都销售一空,少了很多后顾之忧,如今年收益也高达6万元。

通过种枣,我不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了万佛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标兵。今年,万佛村还特意举行了表彰大会,我被评为产业发展自强自立先进个人。领奖的那一刻我很高兴,也很自豪,毕竟,我们一家终于走出了困境,尝到了生活迟来的甜头。自己一手一脚栽下的成千上万株果树和领奖那天镇村、帮扶干部和乡亲们热情洋溢的掌声,更加激励我要捋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最近两年,万佛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探索创新打造民宿村落,并以“村集体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市民(社会资本)凑份子、公司找路子、打伙挣票子”的闲置农房改造经营模式,以及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拓宽用工渠道、强化政策兜底等措施,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在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宣传鼓励下,我不甘落后、毫不犹豫地拿出3万元,对自己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目前,房屋改造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估计年底就能竣工。未来,我打算先把院子里种上花草树木,然后把远在上海打工的女儿叫回来创业。我准备在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同时发展民宿和农家乐,好好大干一场。圈里30多只活蹦乱跳的生态鸡、湖里游弋的鸭子,地里的各种时令蔬菜都已养好种好,加上有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以及万佛村天然的山野风光,果园采摘的乐趣,我相信,只要诚信经营,我会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张明云整理

新闻推荐

德阳市遭遇今春首次大范围沙尘天气

(实习记者刘倩记者秦琴)气温骤降,大风刮起沙尘,坐在家中都能听到风呼呼作响,街上行人稀少……3月26日下午,德阳市遭遇今春首次...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