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养蜂人
每天与蜜蜂打交道。
孙广峰的蜂队。
甜蜜的事业。
全家福。
女儿5个月就跟着走南闯北。
今年2月底,孙广峰到达德阳。
3月12日,旌阳区德新镇文泉村,明媚的春光下,孙广峰忙碌着,闲暇时抬头看看油菜花海里密密的蜂群,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今年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他和家人比往年推迟了一个月才转场来到德阳。
受疫情影响转场晚了一月
如果不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往年,孙广峰一家应该在1月底就到德阳了。
2月20日,孙广峰和家人还在云南曲靖,看着陆续因赶不上花期、接连中毒死亡的一箱箱蜜蜂,他满心忧虑,“300箱蜜蜂,只剩150箱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孙广峰联系了旌阳区农业农村局,“当时没抱什么希望,但没想到,他们迅速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2月28日,孙广峰带着妻儿,通过“绿色通道”赶到德阳旌阳区德新镇文泉村附近,开始了他今年的转场养蜂。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第一次转场迟了一个月。
孙广峰是宁夏盐池县人,10多岁时跟着来老家养蜂的浙江蜂农学养蜂。然而养蜂风餐露宿于野外,常年奔波劳碌于异乡,母亲对此强烈反对,让他去学厨师,并结识了妻子郭希玲,一家人在老家经营起了一家小餐馆。2003年因非典疫情,餐馆被迫停业,生计面临困境,孙广峰又想重抄旧业再养蜂。这一次,反对的是妻子。
“我不想过居无定所的生活,一开始也挺怕蜜蜂的,但他很坚持,作为妻子,我思前想后了一周,最终决定支持他。”那一年,夫妻俩带着当时还不满1岁的儿子,开始了走南闯北的“蜂农”生活。
每年一家人追花迁徙
一年又一年,孙广峰一家重复着追花迁徙的路线:11月到次年2月,云南曲靖繁殖蜜蜂;2月,四川德阳采集油菜花蜜,月底到达陕西汉中市继续采集油菜花蜜;5月甘肃采集槐花蜜;7月宁夏采集枸杞蜜和枣花蜜;8月宁夏采集荞麦蜜;9月进入休整期,11月又到达云南让蜜蜂繁殖,直到次年年初。
儿子8个月、女儿5个月大时,就开始与孙广峰夫妻俩一起走南闯北在帐篷中长大。
“每天与蜜蜂打交道,不会被蜇吗?”看着连帽子都没戴的孙广峰,记者好奇地问。
“不但会,还会被蜇很多次。”不过,对被蜜蜂蜇,孙广峰一家说早已习惯,“没有被蜇反而受不了。”孙广峰解释说,养蜂人常年在野外生活,帐篷里,被褥往木板上一铺就睡,环境阴冷潮湿,“如果没有蜜蜂蜇,风湿、类风湿早就缠身了。”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这是蜜蜂辛勤采蜜的真实写照,也是“追花逐蜜”的养蜂人的真实境遇。“甜蜜”的事业,如今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在孙广峰加入的中国蜂友联盟里,将近50岁的孙广峰算是年轻的。
儿子不愿再当蜂农
菜花地旁的帐蓬里,孙广峰的儿子孙振建正拿着手机上网课,今年18岁的他在宁夏老家的重点中学读高三,今年将参加高考。从小与父母一起奔走在养蜂路上,小学才开始回老家读书,寒暑假里又跟着父母放蜂迁徙,对于这个一路陪伴着他成长的行业,孙振建并没有父亲那样的认同感。“以后肯定不会养蜂,实在是太辛苦了!”在孙振建的感受里,自己的生活与身边的同学从儿时就有很多不同。
事实上,孙振建的想法和父母不谋而合。虽然孙广峰夫妻对四处漂泊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但并不希望儿女延续他们的养蜂业。每每说起儿子成绩优异,郭希玲的笑容里都是骄傲。
多年漂泊的生活,也让郭希玲在辛苦中找到了普通人难以体会的乐在其中。“儿子考高中那两年我曾回宁夏陪读过,但回到城里才发现,我已经不适应城里的生活了,很有压力。但只要出来养蜂,我的心情就会好起来。特别是到了陕甘宁一带的大山里,感觉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郭希玲笑着说:“因为养蜂,祖国的大好河山都游了个遍。”
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造化弄人,因为“非典”孙广峰重新开始养蜂,如今又因“新冠肺炎疫情”他一度陷入困境。然而这一次,他不打算改行,“再难我都会坚持下去。”
孙广峰坦言,虽然此次疫情让蜂农损失严重,不少蜂农甚至放弃了养蜂,但他们也收获了很多温暖,“我们养蜂人也有互帮互助的团队,蜜蜂现在使用的电子除螨仪,都是热心厂家免费给我们提供的,希望帮我们渡过难关,很感谢一路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
“儿子明后天就要回宁夏准备复课了,能不能帮我们拍张全家福?”孙广峰说。
照片里,孙广峰抱着3岁的女儿,一家人依偎在一起。告别时,他笑着说,明年的这个时候,他还会带着他的“蜂队”再次来到德阳,来这片春光灿烂的油菜花地,追逐花期,继续与蜂共“舞”的事业与生活。
文/图本报记者姜颖汪巧
刘俊宏何书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可嘉通讯员余婷)昨(18)日,记者从旌阳区检察院获悉,疫情期间,该院“旌心”未检团队创建“云”上疫情防控法治系列直...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