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所爱,非脩而礼 也聊聊“束脩”

德阳晚报 2019-11-29 08:44 大字

□吴小娟

立冬已过,寒气浸漫,冷风肆虐。当人们裹紧大衣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一条条黄皮白脂绛炙的腊肉在干冷的空气里旋转出中国特有的年味儿。腊肉之于中国人,味蕾的记忆已有数千年,在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它也扮演着其极重要的角色——束脩!

上周五在《德阳晚报》上拜读了唐凤娟老师的《孔子爱腊肉?》一文,阅毕掩卷,感慨良多。蹙思良久,终不胜笔端跳跃,胡诌成文,博诸君笑阅。

是“脩”非彼“修”

东汉许慎所著的《论文解字》里如此解释“脩”和“修”:“脩”,脯也,从肉攸声;“修”,饰也,从彡攸声。按《说文》部首分法,“脩”在肉部,意为肉脯;“修”在彡(shan)部,意为修饰。

明人周祈《名义考·束脩》里说,《檀弓》中的“古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境”与《论语》中的“束脩”的“脩”字当从“肉”。经书(如《诗经》《礼记》《春秋》等)“束脩”多作贽礼肉脯解;史书(如《战国策》《史记》等)中“束脩”常作修饰约束解。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经传多假脩为修”。修、脩皆为古字,大致自汉代以后,脩、修混用。但王力先生在他所编写的《古代汉语字典》中这样强调:“修是修饰,脩是肉脯。汉隶以后,修饰的‘修’多混作‘脩’,但肉脯的‘脩’决不作‘修’。”

“束脩”之脩为何肉?

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罗运兵博士的著作《中国古代猪类驯化、饲养与仪式性使用》,中国家养猪的起源,在距今9000年左右。

《诗经·大雅·公刘》中记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翻译过来便是“把猪从圈里捉出来,杀了下酒”,可见商周百姓主要的肉食是猪肉。而在农耕社会,圈养杂食动物的猪相比养牛养羊更简便,也更容易获取肉源。

再来看看古代祭祀的“太牢”和“少牢”。《礼记·王制》中规定:“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太牢,即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少牢”则低一等,去掉了牛,只保留羊和猪;而普通百姓祭祖,用的就只有猪头了。可见牛、羊的地位都比猪高,所以这“束脩”应该就是老百姓家里的猪肉了。

那么十条干猪肉到底贵不贵重?且看春秋战国时期所送的礼单:赵国人李园送给楚国春申君黄歇的是他的亲妹;《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在鸿门宴上让张良献给亚父范增的是一双玉制的酒器……猪肉与之相比,显得平实亲民多了。所以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里还有句话:“束脩其至薄者。”

表象为“脩”,实质为“礼”

“束脩”一词最早见《论语·述而》和《礼记·少仪》。《论语》云:“子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宋代大儒朱熹注云:“脩,脯也。十脡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四书章句集注》)。《礼记》云:“其以乘壶酒、束脩、一犬赐人。”“乘”(读shèng)是“四”的意思。四壶酒、十条肉、一条犬,都是送人的见面之礼。在儒学观念中,贽见之物有象征意义,承载着“传情表志”的功能。

孔子重礼。礼,在《论语》里出现了74次,仅次于“仁”排在第二位。《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礼尚往来,就儒家传统而言,有所谓“礼闻来学,不闻往教”之说。依据古代的相见之礼,凡拜见所尊敬之人,必执贽以表情达意。弟子以“束脩”为贽拜见先生,正是出于当时的礼仪规范。所以,“束脩”是见面礼而不是学费。

《论语·阳货》中还说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翻译过来就是“礼的意义,难道只在玉帛这些礼品吗?乐的意义,难道只在钟鼓这些乐器吗?”很明显,并非如此。人应该先有恭敬之心,而后献上玉帛,这才有礼;人先有和气之心,而后击以钟鼓,这才有乐。真正的“礼”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仰,并非流于其表的实物。而孔子收“束脩”,正是看重这份“见面礼”背后的尊师之道、向学之心,求学之诚,有心来学,才能致力于学。

“束脩”有礼,教子无类

孔子的弟子当中,除了孟懿子、南宫敬叔来自贵族家庭外,绝大部分来自贫寒家庭。得意门生中,颜渊是住在陋巷的贫寒子弟;曾参家贫要靠进山打柴为生;子路曾经穷得主食草籽;子张原是“鲁之鄙人”;公冶长因通鸟语而无辜身陷囹圄;至于富致千金的子贡,也不过是个地位不高的商人。

更何况,孔子收徒讲学是在他的中年和晚年,由于之前从政(孔子曾担任大司空,大司寇,代理相国等高位),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所收的见面礼也是形式的尊重而已,况且孔子身边弟子紧随他的又常有,同吃同住自然不在话下。

综上所述,孔子收学生“束脩”,收的是百姓都可以筹办到的平常拜师之礼,是学生尊师敬道之心,修身立德之诚。“三千弟子束脩成山”是跨越了时空的滑稽臆想。今日风又烈,德阳文庙外万仞宫墙前,孔子铜像屹立在猎猎北风中依然和颜悦色地向众人拱手行礼,不禁让后学亟欲挥笔正名。谨拜!

新闻推荐

“成德通卡”德阳开始办理 成德眉资四地坐公交地铁享优惠

天府通成德通卡。资料图片本报讯(记者陈兰)记者从德阳裕兴公交公司获悉,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公共交通支付互通、互惠...

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