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城堰:穿越市井烟尘(七)

德阳晚报 2019-11-25 09:06 大字

□高建平

田在德他们居住的公房大院,院落的形式有些七拼八凑,墙壁多是篾编泥糊;或者筑土为墙,木檩竹椽。小天井里种些很贱的金银花、喇叭花、指甲花。但这些都不要紧,大家在院子里自成一统,日子虽然过得含辛茹苦,却也自在散淡;平静的生活中,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滋味。对面三进深浅的大院就不同了,看得出,它在过去是一户权贵人家。院子是砖木结构,大门两侧呈八字墙,墙面灰白;门前筑照壁挡风遮视线,大门左右辟门枋,用以粘贴桃符或对联;院内有着与主人家身份非常协调的天棚、鱼缸、紫荆树。解放后,被一个单位进驻,外院用于办公,里院用以居住。用作办公的外院,虽然整天有人进出,却显得很安静,偶尔听得见压低了的说话声、以及翻书的纸响和算盘的敲打。

一天中午,一个挎着军用挎包的人走进了里院,在中堂屋前站定。中堂屋内的一家人正在吃饭,因为板凳少,男的就站在桌前夹菜。背“军挎”的人递上了一张纸,站在桌前夹菜的男的始终没有接,只是边嚼饭边说:你还是回去安心工作,研究了,你的请调报告上我们是不签字的。“军挎”的手这才垂下来,很响地吸了一下鼻子,说:不批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活了,端着碗的男的放下碗连连说:你冷静些冷静些,把报告拿过来,我们再研究一下。“军挎”的脸立刻灿烂起来,从挎包里摸出一块砖放在门槛边,又摸出一块砖重叠在上面,说:团长,我主要是看到你吃饭都没有板凳坐,送两块火砖来,可以当座啊。说完,笑得嚯嚯地走了。

背“军挎”的人叫冯培,是下放到德阳的成都知青。因为会吹长号和小号,就被县文工团招去坐了乐队。当时,团里是一支民乐队,人数少,又没有麦克风,始终压不住场子。冯培来了,情况就不同了,台上的歌剧、舞剧到了高潮部分,他的号就吹响了。团长说冯培你认真工作,团里会考虑你转正的。冯培于是就认真工作,父亲死他没有回去;孤独的母亲生了病,他也没请假去照顾。他只想着认真工作,尽快转正。但是一年没转,五年了还没转。这就到了知青大返城,团里居然给他转正了。冯培没有想到,转正后的调动比登天还难。

临行的那天,冯培背着铺盖卷,也背着号,一只手提着装有洗脸盆的网兜低头站在院里。他的脚下扔了一堆纸烟头,手又去摸烟,摸出了一个空烟盒,捏瘪了正好扔到跨进院门的团长脚下。团长说:小冯,你咋个还没有走喃?冯培抬起头,眼角就冒出一股泪水,咣当一声丢了手里的网兜就扑在团长的胸前,喉咙硬得一哽一哽地说:要走了,倒舍不得你、你、你了。

团长一把就将他抱紧了

……

高建平,祖籍山西临县,1957年2月生。19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集《最后的使命》,散文集《一抔风土》。

新闻推荐

柏隆镇开设“青年廉政沙龙”

(记者姚金帮)近日,旌阳区柏隆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沙龙活动。镇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各村(居)监察委主任、党务...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