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生态“家底”绘好“德阳一张图”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德阳交出满意答卷

德阳日报 2019-10-15 09:55 大字

>>>核心提示

2019年8月29日、30日,德阳作为四川省的两个代表之一(另一城市为成都市)接受国家核查,获得了检查组高度评价,认为德阳污普工作扎实、细致,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德阳经验”是怎样炼成的?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本报记者王三春通讯员付冬琴

最繁琐、最艰巨的入户调查、数据采集及污染物排放量核算阶段结束。但是,心依然悬着。

直到国家核查数据出炉,关键指标综合差错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这才舒了一口气。

这个秋天,或者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启动两年多来,作为德阳市污普办主任的刘文感觉最“爽”的一段日子了。

回望700多个日夜,全市1646位污普人苦干巧干,夙夜匪懈。时至今日,作为代表四川受检的两个城市之一,德阳终于交出了满意答卷。

“然而仍然不能松劲,我们将在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进一步推动后期各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刘文说。

高站位大投入

细研究好模式

不知底数,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污染源变动频繁。而开展污染源普查,可以为德阳建立一份新的全面、系统的污染源档案,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生态环保大数据建设提供基础信息。

这是一次重大国情调查。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工作事项,强调普查数据质量,并将污普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相关市级部门绩效考核,推进贯彻落实。市、县两级共落实经费1868万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财政资金保障到位。

普查工作重要、艰巨、繁复。德阳境内,但凡是排放污染物的,包括工业企业、农村规模化以上养殖场、小区排污设施、汽车等等,都要分门别类查清查明,像是用篦子一样,全部通梳一遍。这其间,一项工作进度滞后、一个细节疏漏、一个数据失真,都会影响整体质量和普查结果。“可谓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千变万化,需要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真万确。”刘文一口气用了6个“千”来形容。所以,一个好的工作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什么是好的工作模式?结果驱动——找到对结果最有效的方式,提高产出,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事半功倍。

第一步是“做皮试”摸清情况,便于对工作与人员做出妥当的统筹、安排。德阳所辖各地分别选择一个镇作为试点,进行入户调查预填报工作。召集其余部分乡镇普查员现场观摩学习,强化对报表内容的理解。试点工作的进行,加深了普查工作人员对报表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实操能力,并确定了入户工作重点、难点。

经过前期研究,德阳市、县两级引入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作为技术支撑。由污普办协调管理,技术服务单位入户调查,形成污普办政策上指导第三方,技术上依靠第三方,工作上服务第三方的基本模式,二者形成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专业的人做专门的事,保障了本次污普工作的高效率推进,并为数据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培养强队伍

专业人专心做

为了加强技术保障,德阳建立了逐级培训机制。

选派20余名业务熟、技术精、责任心强、能说会道的骨干,分别参加国、省入户调查技术培训,从而组建了一支自己的师资力量,分类、分层组织培训:普及型培训,针对所辖各地污普办、企业、养殖户、乡镇和村委会及部分第三方技术骨干开展;针对性培训,市污普办帮助、指导下级污普办,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污染源开展;骨干型培训,保证每个重点排污单位有1-2个明白人,保证每个大行业类别有2名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熟悉系统表格填报。不厌其烦的培训,培养了一批不怕吃苦、专业技术强的,能打赢污普战役的中坚力量。(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推进创城工作 专项整治农贸市场

(记者徐皓)10月12日下午,德阳市召开农贸市场管理专项整治暨创城工作推进会,分析梳理并安排部署近期及下一阶段德阳市农贸市场...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