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伴妈妈”朱兴萍和她的33个娃

德阳晚报 2019-08-27 08:37 大字

朱兴萍和孩子们在一起。

在旌阳区孝感镇红伏村的村委会大院里,有一间小屋叫“童伴之家”。眼下正值暑假,每天都有不少孩子来这里玩,这里是他们的“乐园”,因为在这里不但有好玩的,还有个爱他们的“朱妈妈”。

一个妈妈,一个家

孩子们口中的“朱妈妈”,是红伏村“童伴之家”的“童伴妈妈”朱兴萍。2016年,四川省启动“童伴计划”项目,德阳市作为第二批省级“童伴计划”实施市,分别在旌阳、中江、罗江建立起3个“童伴之家”。旌阳区的项目试点落在了孝感镇红伏村。2017年7月底,红伏村“童伴之家”启动,经过竞聘,最终朱兴萍担起了这个重任。

红伏村有人口1486户,共3743人,有三分之一以上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村里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共33人,这33个孩子也是朱兴萍重点关爱的对象。

8月20日上午8点半,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童伴之家,朱兴萍按照惯例先组织孩子们签到、再做好开放日相关记录。这天上午,朱兴萍的计划是开展一堂绘画课,内容是画一条毛毛虫。做完示范后,孩子们开始画起来,只有一个小男孩迟迟不动笔。“朱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画……”朱兴萍一脸温柔,伏在他身后握着他的手,教他一笔笔地画。“朱妈妈,他抢我玩具……”此时,两个小男孩却因为争玩具哭了起来,朱兴萍赶忙上前劝阻,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一边帮他们擦眼泪。

像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但朱兴萍从来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我很喜欢小孩子,这些孩子平时缺少父母的陪伴,我能陪伴他们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朱兴萍说,“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也会照常开展活动。”

让朱兴萍感到欣慰的是,自从做了“童伴妈妈”,10多岁的女儿变得比以前更加懂事、有责任心,还经常来这里做志愿者,协助她开展活动。“我希望自己所做的事,不仅能给留守儿童带去爱,也能给我的女儿带来正能量。”

那些温暖的陪伴

在“童伴之家”一角的书架上,放着不少文件夹,文件夹里有开放日记录表、活动计划书、简报、儿童服务记录表……其中儿童服务记录表里记录着每一个孩子的基本情况,以及朱兴萍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服务计划。

朱兴萍说,这里的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性格、喜好她都一清二楚,这些都是她通过家访,以及在平时开展活动过程中通过观察、谈心等了解并记录下来的。“每个孩子都不同,所以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与他们沟通、相处,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他们有话才愿意跟你讲。”

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和朱兴萍有一个温暖的故事。5岁的童童(化名),刚植入了人工耳蜗开始学说话,因为只听得懂普通话,在和其他孩子交流时比较困难。朱兴萍了解后,每当童童来参加活动,她就会带着其他孩子一起说普通话,童童很快就融入到了小伙伴当中。

在朱兴萍看来,作为“童伴妈妈”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孩子们做到陪伴、倾听和包容,“希望我的陪伴,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孩子们缺失的那份爱。”她说,每当孩子们喊“朱妈妈”,围着她笑,围着她跳,那种满足感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我想坚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文/图本报记者周玉琴

新闻推荐

一朵“纽扣花”教会孩子们变废为宝

本报讯(记者李涵)为了让辖区青少年过一个快乐、健康的暑期,增强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日前,春兰巷社区团支部以德阳创建全国...

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