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记忆 话剧《记忆密码》在德阳首次试演

西南商报 2019-08-22 09:10 大字

共和国记忆——

话剧《记忆密码》在德阳首次试演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灰褐色的钢铁工厂,一群热血的年轻人把车子停在攀枝花……8月19日晚,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历时3年创排,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三线建设为题材的话剧《记忆密码》在德阳首次试演。

据了解,《记忆密码》由国家一级编剧、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李亭担任编剧,著名导演、戏剧教育家黄定山担任导演。

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备战需要,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国家启动“三线建设”,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工人、科技人员和干部听从党和政府的召唤,义无反顾地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和大西北,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无私地奉献他们的才华、心血和青春,创造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记忆密码》以“钒钛之城”攀枝花为故事坐标,讲述了攀枝花当年三线建设时期的宣传干事胡岳巍,因年事已高记忆开始衰退,他的儿子胡野渡和孙女通过2036这个特殊的数字,唤起了胡岳巍曾经生命里最坚韧、最难忘、最不可承受的一段段三线建设的记忆,勾勒出了浪漫坚定的通信技术员朱煜明、善良专一的话务员鲁晓芬、任劳任怨的通信组姚组长等一个个鲜活的角色,生动再现了三线建设者们当年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

作为出品方,四川人艺负责人表示,三线建设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四川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在我内心深处一直希望能创排一部反映几代三线建设者精神传承、有国家记忆的文艺作品。经过大家三年的努力,以攀枝花开发建设为题材的话剧《记忆密码》被搬上了舞台,这是我们四川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倾心之作。”

“这是一次尤为特殊甚至艰难的创作,一座城市的辉煌、骄傲,如此沉甸甸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采风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攀枝花的建设者都说我们建设了一座城市,我们为此骄傲。”编剧李亭说,“我的笔触碰到的岂止是辉煌和骄傲,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和这批建设者人格的尊严,包括他们的后代。我试图用柔软的情感来讲述这段轰轰烈烈的故事,所以我回避着类似报告文学或新闻稿件里的激情澎湃。因为在最初的激情之后,留给我们的思考,有尊严有反思甚至有救赎。”

据悉,话剧《记忆密码》是四川人艺今年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点剧目,同时也是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现实题材作品之一。此次德阳试演后,将于10月在四川大剧院正式首演。

新闻推荐

旌阳区将举办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抒发全区干部、群众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与祝福,使更多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共同享受和谐幸福的新...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