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德孝文化 本土原创话剧《安安送米》周四公演

德阳晚报 2019-08-20 08:51 大字

话剧《安安送米》海报。

《安安送米》在德阳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传统孝文化故事,为了弘扬本土德孝文化,让戏剧艺术贴近人们的生活,德阳“子在剧社”对《安安送米》进行改编,以话剧的形式,利用现代人的审美重新立意,让传统戏剧焕发生机。这也是一部向传统文化致敬,向原创致敬的的舞台剧。本周四至本周五,该剧将在德阳市演艺中心进行公演。

《安安送米》是子在剧社首部非遗故事原创话剧,担任该剧编剧的是市作协名誉副主席杨轻抒。据他介绍,话剧《安安送米》以旌阳区孝泉镇“一门三孝”故事为背景,在改编时除了人物和时代背景采用了原故事外,整个故事进行了全新的立意和再创作。在杨轻抒看来,《安安送米》原故事中无论是姜诗的愚孝,还是姜母的刻薄都是“有问题”的,这样的故事不利于现代打造德孝文化的需求。他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故事中的人物都应该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的行为也是在某种外在环境下形成的,这些“有问题”的行为,恰恰给剧情的重构留了很大创作空间,同时也成了戏剧冲突的关键点。“作为一台话剧,观众究竟想看什么?什么样的故事才会对观众要有吸引力?”杨轻抒说,带着这些问题,在这部剧的改编过程中,他以现代人的审美对“孝”进行了重新定义。

用导演杨银波的话来说,这部话剧更多的是谈“爱”,爱包含很多种行为,包括孝的行为、珍惜的行为……据他介绍,这部剧从剧本创作、研讨到角色的选取、剧目的排练,历时近3年,所有演员都是德阳人,且都是非专业的,其中主演安安是德阳一个10岁的小女孩。大家都是利用周末业余时间进行排练。整部剧100分钟左右,配乐由德阳本土乐队“同志天才”进行原创。记者从剧组了解到,该剧计划本月22-23日在德阳市演艺中心进行两天的公演,30元的戏票很“亲民”,到场观众还将获得剧组赠送的一袋“安安米”。

据了解,子在剧社是德阳唯一以民间众筹方式成立的剧社。该剧社从2015到2018期间吸引上百名民间戏剧爱好者参与话剧演出,并独立创作排演了3部话剧,包括向经典致敬的川话版《茶馆》,向川军致敬的《新编抓壮丁》,以及这部即将上演的向传统文化致敬、向原创致敬的首部非遗故事原创话剧《安安送米》。

本报记者周玉琴

新闻推荐

德阳选手在世警会上斩获男子5000米40+组别季军

领奖台上的林可(右一)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张紫珊记者刘蓉文/图)在刚刚闭幕的第18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上,来自德阳市公安...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