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梁思成的镜头“捕影追风”

德阳晚报 2019-08-15 09:50 大字

龙居寺。

广汉文庙。

益兰祠老戏台。

□刘珍

1939年,梁思成作为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考查团成员,初到广汉。广汉古蜀文化的灿烂和众多古建筑的精美,深深地吸引了他们。但是,抗日战争的警报,结束了梁思成一行的这次匆匆路过。两年后,受原籍广汉的戴季陶之邀,梁思成与他的学生刘致平,再次走进广汉,用相机拍下了500多张珍贵的纪念……

不久前,“影子之城——营造学社镜头下的广汉”摄影展在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举行,幽暗的展馆内,一幅幅带着历史气息的黑白老照片,唤醒我们沉睡在血脉里的记忆。我们驻足,留连,试图从这些平面的、零散的照片里,还原出一个曾经真实存在的、立体的广汉古貌。

龙居寺

跟随梁思成的镜头,我们来到了新丰龙居寺。龙居寺,201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朝,相传是禅宗八祖大寂禅师马祖道一创建。后被人不断修葺完善,主建筑中殿便是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建成。龙居寺能作为重点文物被保护,主要归功于中殿内的十二幅壁画。

壁画的精美程度,我们只能从随行老师的解说里感受。因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隐隐约约、斑斑驳驳的影迹。自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起来后,中殿已不对外开放,平常都是关闭的,正在等待修复。

我们的到来,或许惊扰了佛殿的清静,但那一幅幅斑驳的壁画,似乎正迫切地想向我们诉说。曾经,这里是堆放粮食的仓库,被来来往往的村人无视。而那个看管仓库的,便是留在寺里守护这些文物的通慧法师。

在广汉各界文化人士的努力下,龙居寺作为省重点文物单位被抢救和保护了下来。通慧法师出任住持,开始对整个寺院进行全面的维修和增修。龙居寺有如今规模,通慧法师功德无量。通慧法师92岁高龄坐化,肉身现存于寺内,已成肉身佛像。

益兰祠

通过梁思成的镜头,我们还看到了保存得相对完好的“益兰祠”。益兰祠,为清张氏宗祠。原是清乾隆年间举人、在河南任知县的张邦伸的祖宅,后由侄子张怀泗改建为张氏祠堂。取名“益兰”,有增益芝兰之意,源于孔子家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祠堂的大致原貌还在,只是已由一座供奉、祭祀、瞻仰祖先的祠堂,改为了一座供奉着三清祖师的道观——老君观。张氏后人已不知所踪,唯有清代书法家张怀泗书写的楹联“鉴上千秋追祖德,图呈百忍仰宗风”,立于大殿两侧的廊柱之上,向世人诉说着张氏一族的传家故事和曾经的辉煌。

张氏的祖传家训便是“百忍”。各地张氏祠堂多以“百忍堂”为号。相传唐时高宗路过张家,听说张家九代同堂,一百多人和睦共处于一室。问其治家之道,时年88岁的当家人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于纸上,回禀高宗道:“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妯娌不忍闹分居,婆媳不忍失孝心。”高宗大为赞赏,当即赐号“百忍堂”,并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

立于大殿廊下,转身向外望,正对的戏台翘角拱檐,在梁思成当年所见的基础上,似乎又修缮了一番,青瓦红檐,焕然一新。恍惚间,鼓点起,丝竹鸣,影影幢幢的戏剧人物,走马灯似的在台上晃来晃去。而隔着一方四合院,正对大殿廊下的我们,俨然当年的张氏族人,在观看,在品评,在走动,如戏般演绎着这个大家族里的人生沉浮与悲欢……

作为一方豪奢的古建筑群,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益兰祠曾先后被作为村办公用房、仓库、学校、厂房使用,部分附属建筑被拆除。以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有些廊柱顶上,曾经雕琢精美的倒悬石狮子,只空留了一个残缺的石座,石狮子已不见了踪影。

1999年,广汉老君观由雒城下西街迁来,在益兰祠的基础上重建,与益兰祠并存,先后被列为德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老君观已是一座规模较大的道观,长期开放,供游人与信众前来禅拜。

文庙

广汉文庙规模虽不算很大,但其布局、结构、工艺、气势,也堪称经典。大成殿内雕琢细腻的十八扇隔扇门窗和镂空雕刻的六根大型云龙石柱非常罕见,戟门前一座五开间的石枋“棂星门”蔚为壮观。各种寓意吉祥的龙、狮、马、鱼等动物,更是在整座建筑内随处可见,刻画精美,栩栩如生。1991年4月,广汉文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面对孔子不威自严的帝王之像,与文结缘的我们,心中自然而起敬畏。双手交扣,俯首长揖,虔诚跪拜。不为鱼跃龙门,科举高中,不为龙登富贵,庙堂远播,只愿华夏文化,一脉传承,永久不衰……

新闻推荐

“问计于民开门整改”活动开始投票

(记者邱洁)为广泛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7月上旬以来,德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问计于民开门整改”活动,通过“意...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