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的文艺范

四川政协报 2019-05-23 17:50 大字

■徐建成

很多年前,我还未到过德阳时,一提到德阳就会想到两个人,一个是古人李调元,一个是今人曲波。这两位都是文化人,都是搞文艺的,都是文艺家或文学家。

1960年,我进入后来被追认为烈士的张露萍的母校成都十四中学读初中(50年后,我有机会创作了金钱板音乐剧《车耀先》,在剧中塑造了张露萍这位前辈校友的青春形象)。学校图书馆里有我借阅不尽的文艺书籍,也使我在上课时,总是低着头阅读放在书桌里的这些课外书籍。最早读到的长篇小说之一,就是曲波的《林海雪原》。几年后,我下乡当了知青,无意间听知青同学提起德阳二重厂,说曲波就是德阳二重厂的副厂长。由此,我记住了德阳,记住了在德阳工作过的曲波,并总把曲波与小说中的203首长少剑波想象成一个人,虽然那时我已自修了文艺概论,知道曲波只是少剑波的人物原形之一,二者不能划等号。再后来,又读到过曲波谈创作和出版《林海雪原》经历的文章,才知道这部小说是他在北京某部工作期间写就的,小说出版后,他才调到德阳二重工作。但北京距我太远,德阳距我很近,所以,印象中他就是我们四川德阳的文化名人文艺专家和文学大家。

德阳的著名文艺家文学家,我第二个记住的就是李调元。

1981年,我应《四川群众文艺》主编袁箴老师之约,与其后获得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的邹忠新老师合作创作了长篇金钱板《岳飞》,共10段,约1600行。《四川群众文艺》连载了4期,之后又出了单行本。就在《四川群众文艺》某期上,我读到《李调元的故事》,知道这位多才多艺的文艺界前辈是四川德阳罗江人。

又几年后,读到流沙河先生介绍原籍德阳广汉的台湾诗人覃子豪的文章,诗人说诗人,惺惺相惜,评价甚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当了编辑,就更多接触到了来自德阳的文化人,至今印象还深的有当时在广汉总工会工作的兼写文学和新闻作品的作家和特约记者陈立基等人。

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有次到德阳采访,文友黎先熙亲自驾车陪我去参观了德阳文庙,还参观了艺术墙,艺术墙的规模之大、造型之美,使我精神为之一振,当即就想写一篇《德阳的文艺范》。范者,范本典范之范也。但终因采访时间有限,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查找资料也不方便,回到报社又忙别的事去了,终未下笔写成。

不久前,我去参加德阳“中国散文之乡”五周年纪念活动。“中国散文之乡”是中国散文协会授予德阳的称号。活动期间,我有幸去到德阳籍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和著名画家叶毓中的家乡柏隆镇采风,又一次精神为之一振。这个总人口仅2万多人的小小乡镇,竟然同时向中国美术界奉献出两位国家级的艺术大师。叶毓山担任过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中担任过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两兄弟既是艺术大师又是艺术教育工作者,他们不仅作品传播四方,而且桃李满天下!

我多年前想写的散文《德阳的文艺范》终于可以写了。叶氏兄弟幼时从家乡的石刻和木雕受到美的启蒙,几十年后成为美苑的顶尖人才,他们是家乡柏隆的光荣,是德阳也是四川的光荣。其奋斗探索和成才之路堪作后辈文艺爱好者之范本。

德阳散文学会前后三任会长和现任常务会长秘书长,均系散文作家兼文化文艺工作组织者策划者。他们中有人设想在叶氏昆仲故居处修建一处文化茶园,作为为传播文艺的“道场”,我对此设想十分认同并赞同。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听见这所文化茶园已是“万事俱备,只待东风”的好消息。

如有客问:德阳的文艺范在哪里?答曰:在李调元的诗文中、在曲波的林海雪原里、在覃子豪诗歌的吟咏中,更在德阳的艺术墙上,在叶氏兄弟的传世作品中,在“中国散文之乡”牌匾深处之不断求索和创新里……

新闻推荐

◆社区小喇叭◆ 旌湖社区:专家面对面授课答疑宣传农产品安全知识

本报讯(记者周梅)21日上午,德阳市科学技术局与旌东街道旌湖社区联合开展了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

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