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与初见

德阳晚报 2019-04-17 00:00 大字

□罗漫

曾经一位美国的女读者喜欢钱钟书的作品,想要登门拜访他。钱钟书在电话中婉拒:“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钱氏幽默背后是人们对见字如面的不满足,对于网络化生存咫尺天涯的现代人来讲,线下面对面交流更显珍贵。这也是晚报组织这场“初见”雅集的初衷。

20多年前写过一篇小文《神交》,讲初出校门当副刊小编时,发现好稿件的兴奋和对作者的想象。当时《德阳日报》副刊部主任、诗人蓝幽常邀约文学爱好者搞作品研讨、基层采风等活动。大家迈出书斋,一起走进田野,扑向生活,贴近滋养作者孕育文学的土地。由此,我结识许多本土作者。

其中有“深耕”罗江数十年的地理“活字典”赖安海,这么多年来,但凡稿件中涉及罗江历史人文,赖老师必是首选文化顾问。还记得当年与潘鸣老师初次蒙面,心下不禁赞叹:好一个眉目如画的白面书生。此次联谊会上,潘老师悠然弄琴,自在洒脱,美文与琴技,双剑傍身,退休后乐成江湖一逍客。

荷叶是晚报发掘的第一个专栏作者,酷爱口语化写作自嘲家事,生活麻辣烫一锅烩,拙中藏趣,四年前我为她的栏目取名《荷姐龙门阵》,至今仍周周有“戏”,深得读者喜爱。只是那龙门阵里伶牙俐嘴与刘哥斗智斗勇的何妹儿,私下里却是蛮害羞的一个人。见面如字,在她这里貌似不成立。

筐筐,先在影院偶遇她,后在晚报上读到她的心灵鸡汤。那时,晚报副刊作者群还未建起,她以“棋子”之名在晚报观影群里混。我俩看完电影《嘉年华》,从万达影城出来,各自扫了辆共享单车,结伴骑行回家。可笑两个路痴,家住河东,在我主导下竟然拐错方向,骑过青衣江路大桥,去到河西……这样的初见,好生尴尬,印象也够深刻,以致后来看到筐筐在晚报开专栏的头像,一下就认出她来。在这段奇缘里,她进过我的“箩”,我入了她的“筐”。

因副刊结缘,以文会友,就是如此单纯而美好。

逢今网络速食时代,文学审美初心不改。晚报“网”聚作者,共赏妙文,众筹创意,同谋“初见”,线上线下,报纸内外,风生水起,实为融媒小创。作为老副刊编辑,祝可爱的作者朋友们,这群扑楞楞四处觅食快乐下蛋的“母鸡”,产出更多绿色无污染高营养的“土鸡蛋”。

新闻推荐

农发行德阳市分行四大举措为民企注入政策性金融活水

今年1-3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德阳市分行已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7650万元,为粮食、白酒、畜产品加工、棉纺生产、饮料加工等多...

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