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德阳职教发展历程与展望

德阳日报 2018-12-12 10:21 大字

改革开放40年来,德阳市职业教育基本上形成规模较大、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地方工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全市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及模式,初步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稳步上升,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各类职业培训保持良好态势的大好局面,促进职业教育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对德阳市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从总体来看,德阳市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职业教育调整改革时期,全面改革与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发展与提高质量时期。

职业教育调整改革时期(1978—1985年)。三线建设时,德阳就具有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基础,拥有多所中专学校和职工大学。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德阳市初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同时跨进了重大调整时期,第六个五年计划末,全市共有单设职业中学13所,职业高中招生数占当年高中招生人数的近20%,职业高中在校生大约为3000人;中等师范学校有3所,在校生为1861人;中等专业学校4所,在校生为2676人。

职业教育全面改革与发展时期(1986-2000年)。198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而后,省教育厅拟定了《关于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中学的初步规划和实施意见》。德阳市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将目标下达到有关部门进行具体实施。德阳市先后建成国家重点职业学校3所,四川省级重点职业中学3所。1996年《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有机构成部分,为德阳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政策上的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产生、发展与提高质量时期(2001年至今)。我国首批职业大学是国家教委在1980年批准建立。1994年和1996年,原国家教委先后批准18所重点中专学校通过举办五年制高职班的形式,继续探索五年制高职教育。1998年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大力扩大招生规模。接着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又把设立高职院校审批权下放到各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基于上述原因,结合德阳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技能人才新的要求,2001年德阳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格高等职业院校。2004年德阳市高职院校又新增两所。至2017年8月德阳市共建成高职院校8所,其中2所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2所是四川省示范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德阳市基本建成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德阳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导,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及其它职业教育形式属于从属的地位。已经建立沟通中职、专科到本科不同层次的培养体系之间的桥梁,建立内外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体系。

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完善。改革开放40年来,德阳市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促进学生就业、社会和谐发展,逐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在办学体制上,坚持“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重点探索了省市共建、校企共建、公民共建,大力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形成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德阳市职业院校根据企业要求和学校特点设置专业课程,集聚优质职教资源,努力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教学过程全面对接生产过程,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全市8所高职院校已经陆续成功完成38个不同层次重点专业的建设,显著提升专业的内涵及影响力。全市中职学校也已完成18个省级骨干专业和28个市级骨干特色专业建设。

职业教育发展的展望

随着德阳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动力转变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高移化是必然的趋势。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把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带动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体系更趋完善。改革开放40年来,德阳市已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但同比较成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将来德阳市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人才成长的特点,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努力在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经济途径、合作办学等不断完善。

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产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所需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德阳市应坚持“紧密对接、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理念,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勇于探索产教融合的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两大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产教融合切实落到实处,最终实现双方的共赢良好态势。

周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推荐

艾滋病认识的十大误区(五)

误区9:艾滋病不能根治,检测没用艾滋病目前虽然不能治愈,但完全可以治疗。目前国内艾滋病诊治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HIV感...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