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大国重器
二重生产的分瓣式上冠正在进行泄水孔加工。二重供图
本报记者邱洁
上个世纪的1958年10月13日,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成千上万名英雄儿女,云集在德阳南城,挥锹铲土,拉开了中国二重建设的帷幕。这些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国家需要,怀着对祖国重型机器制造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毅然离开亲人、离开故土,投身祖国的重工业建设,克服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13年,终于在1971年,中国二重全面建成投产。
60年来,在历代二重人的接续奋斗下,二重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强企之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第一”“世界先进”,成就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和最大最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60年来,二重先后为冶金、矿山、能源、交通、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200多万吨重大技术装备,许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进口,为推进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全国80%以上的钢厂都在使用二重出产的冶金装备,60%以上的大型铸锻件都是“二重造”,神州系列飞船、各类战斗机型、国产大飞机C919都有二重的模锻件。二重,是德阳市重大装备研发制造领域的开拓者、引领者和奠基者,当之无愧为“国之脊梁”“大国重器”“工业长子”。
艰辛崛起
从初试锋芒到国家脊梁
“1958年拉开建厂帷幕后,头13年,是最艰苦的13年,肩挑背扛,住着草房,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1962年,华涌欣(二重第六任厂长)从清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二重,经历了二重建厂投产的艰苦13年,他的回忆里,有苦涩、有骄傲。“建成投产后,二重就迅速出现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主战场上。”
华涌欣说,建成投产后,二重很快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被称为二十世纪我国“轧机之王”的国内首台4200特厚板轧机的设计制造任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的长江葛洲坝电站工程170兆瓦水轮机组不锈钢叶片、哈尔滨电机厂600兆瓦火力发电机转子,以及高空试验舱、高压空气炮、人造卫星钢壳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产品的试制生产任务。其间,二重人面对国家空白甚至生产禁区,在没有图纸和经验的艰难条件下,不向如山的压力和困难屈服,挑战工作极限,挑战设备极限,挑战人力资源极限,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了最大焊缝成双丝焊的电渣焊全国记录,形成了具有二重特点的锻造方法——中心压实法。在河南舞阳钢厂,在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在炮火连天的对越反击战战场,都有二重人研制出来的重大技术装备。“在那个初试锋芒的年代里,最让二重人至今还津津乐道的是,历经艰难困苦,在一没资料、二没图纸的情况下,成功研制出了共和国功勋轧机——河南舞阳钢厂的4200特厚板轧机。”
1971年,对二重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他们建成了模锻件生产线。正是有了这条生产线,才有了8万吨模锻压机落户德阳,落户二重,才能为国产大飞机提供大批锻件,才能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发展作贡献。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二重为满足国家各行业对重大装备技术的需要,率先“走出去”。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大成套装备设计技术,采取“许可证贸易”等方式,通过联合设计、合作制造,使二重的重大技术装备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1978年,二重从德国奥姆科引进了8个系列、30个规格的“重型锻压设备设计制造技术”,满足了一汽一生产项目生产线的技术要求;1984年,结合引进日本制钢所当期最先进的铸锻件技术;1985年,二重与德国SMS联合设计,合作制造了宝钢二期工程2050热连轧机的粗轧机机械设备;(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授旗现场(倪欢记者钟正有文/图)近日,德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前卫体育协会恢复成立大会顺利召开。德阳经开区党工委...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