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德阳研究基地成立 将推动建成三线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创产业园区等

德阳晚报 2018-10-12 09:46 大字

1966年,二重1.2万吨水压机进入调试阶段。这是当时中国建设的第三台

万吨水压机。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伍玲)昨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德阳研究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将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德阳工业区与三线建设60周年等契机,策划开展“德阳工业国之重器”系列文化活动,着手推动建成德阳三线工业博物馆、德阳工业文创产业园区、文创音乐园区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分会(简称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是为进一步推动新中国重大历史成就与历史经验研究设立的,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致力于收集、抢救、整理三线建设资料,开展三线建设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国防建设等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后,德阳市企业文化研究会结合打造“中国重装之都”的目标,积极争取到了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的指导和支持。

新挂牌成立的德阳研究基地,将依托老型工业企业四川金鑫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老厂区,对德阳三线建设的发展沿袭展开挖掘研究,推进德阳工业文化建设,发掘三线建设中的感人故事,展示并发挥工业文明的历史文化功能,传承和弘扬“三线精神”,助力德阳制造业逐渐向制造智能化、产品高端化发展,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据了解,由于两次工业区建设期间初步建设的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等雄厚工业基础,德阳成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二重和东电两厂的续建工程整体纳入三线建设项目。1966年东方电机厂建成投产,1971年第二重型机器厂建成投产,1974年东方汽轮机厂建成投产。三线建设期间,东方电工机械厂、第二物探大队、四川省玻璃纤维厂等一批三线企事业单位相继迁入、新建,形成配套集成效应。彼时,布点德阳建设的三线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占全国的1/20。德阳的工业企业也众望所归,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成功建成投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国社科院当代研究所二室主任郑有贵说,设立德阳为“三线”建设研究基地之一,是因为德阳工业基础雄厚,正是依托“三线建设”从一个县级市成长为现今的地级市,极具代表性。作为土生土长的德阳广汉人,他对德阳这座城市的工业发展历程充满了追忆和感情,希望基地成立后,能更好地研究德阳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规律,挖掘传承三线精神,为今后国家发展提供史料参考,同时也对历史的足迹进行更好地挖掘和保护。

新闻推荐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空气动压轴承技术”产业化项目完成定型设计 构建“双创”新模式打好军民融合牌

陈勇和舒行军对“空气动压轴承技术”应用产品前景看好。10月10日,秋日的暖阳高照,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四川建...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