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民收藏上万张票证 见证时代发展变迁

德阳晚报 2018-08-16 09:51 大字

收藏的票证。

张世军(左)倪志成(右)在一起交流。

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国计民生需要,国家发行了大量的诸如粮票、布票、肉票等各类票证。改革开放以后,票证逐渐淡出人们生活,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作用,继而进入了收藏家的收藏册。在德阳,就有一群票证收藏爱好者,通过票证收藏,见证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票证里有小时候的记忆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经历过一个“票证时代”,小到油盐酱醋,大到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等,都需要凭票购买。那些凭票生活的岁月,47岁的张世军至今记忆犹新。“记得那年我还小,邻居家招待客人,让小孩到食品站去一斤肉,结果小孩把肉票掉了,最终没买成肉,回家还挨了一顿打。”他介绍,当时是票的时代,但是用票换食物时,也是可以搭上人民币的,但人民币只是作为辅助货币。

经过物资匮乏的年代,张世军对票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0年时间里,他收藏了大量票证。在他的收藏里,不仅有全国各省、市、县、镇内的通用票证,也有省、市级不通用的地方票证,琳琅满目,有些票上面还印有“要节约”“发展经济”等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标语。

采访中,张世军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套“开门票”,这是我国1955年9月1日发行的第一套粮票。“这套票一共有6张,现在看来非常珍贵,因为它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票证时代。”

粮票上有消失的德阳建筑

和张世军一样,47岁的倪志成也同样经历了“票证时代”,两人时不时就会在一起交流收藏心得。在倪志成的收藏中,不仅有粮票、肉票、布票,还有电池票、糖果票、化肥票等,共1万多张票证。随着发展,票也分得越来越细。以前只是简单的粮票,后来又出现了粗粮票、购粮票,而肉票又分为返还肉票、特许肉票、优先肉票等。

倪志成介绍,50年代的德阳粮票没有图案,只有大写的数字居于票的正中,进入80年代,德阳粮票上开始出现各地的地标性建筑或风景,如庞统祠、白马关、德阳老火车站等。“你看,这套1988年孝泉发行的粮票,龙护舍利塔下面的那排建筑现在已经拆了,这张粮票上的邮电大楼,现今也已经不存在了,而这些建筑只有在粮票上才能看到。”倪志成说,不同年代的票证就是一部社会发展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粮油布票这些曾经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票证已停用,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最后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后,伴随城镇居民多年历程的各种票证谢幕,继而进入了收藏家的收藏册。

“票证也是历史的见证,看着这些票证,经常会回忆起那段岁月,自己经历过,所以觉得很有意思。”倪志成告诉记者。

文/图本报记者李涵

新闻推荐

德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全面推开 拒绝、妨碍清查或虚、瞒、漏报将被惩戒

(记者张嵘)德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单位清查工作将于本月全面推开。近日,市统计部门发出《德阳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