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摘掉“穷帽子”当上小老板
林英在吧台前忙碌。
今年盛夏时节,在旌阳区东湖乡高槐村,游客们特别青睐一家休闲茶园。这里清甜的果蔬、简单的茶点、主人的热情,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的闲适与清净,同时能体验到采摘的乐趣、品尝到独特的农家小菜。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家人因病致贫,自力更生的创业故事。
从贫困到脱贫,高槐村村民林英夫妇只用了1年时间。从脱贫再到小康,林英一家又花了3年多时间,如今,拥有了自己的生态茶园,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一份稳定收入。
自力更生一路艰辛终脱贫
“来,尝尝我家种的西瓜。这些时令蔬菜瓜果想吃什么就摘什么……”近日,在林英的茶园,她向记者讲述了近几年脱贫致富的点滴过往。
以前,林英一家在高槐村二组是典型的困难户:婆婆重度瘫痪,长期卧床;儿子年幼需要照顾;林英患有贫血病身体不好;家中只有两亩田地,务农收入微薄。全家人生活全靠林英的丈夫刘小松一人在外打零工和种地维持,生活极为拮据。
困难面前,老实憨厚的夫妻俩没有向命运低头,也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击垮,而是给孩子树立了勇往直前的榜样。“不蒸馒头争口气”“人穷志不穷”,这是林英经常跟丈夫念叨的话,同时也想尽了一切办法为家庭创收。
2014年,在贫困户精准识别入户走访中,得知林英的家庭状况后,东湖乡、高槐村镇村两级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将其家庭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户,实施了救助帮扶。然而,对于这样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而言,有限的接济和救助无异于杯水车薪。
“我始终相信,我们有手有脚能干活,一定能走出困境。”最为困难的时候,林英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和家人。
蜡黄的脸庞,淳朴的笑容,坚定的眼神,这是林英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她却十分热情地招待客人,乐观积极地与记者交谈。
谈及脱贫过程,林英感慨:“为了脱贫,我们什么都干过,养兔子、打零工、卖菜、养鱼,现在的好日子就是慢慢从苦中熬出来、拼出来的。”
“当年村上开始带动养鸡,我觉得兔子价格更高,就开始养兔子。”说干就干,林英向银行贷款8000元开始养兔子,但由于没有技术支撑,两年的养殖,血本无归。
夫妻俩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刘小松前往寿丰打零工,林英则在家种蔬菜售卖。因为家里只有两亩田地,林英就在种植产品上下功夫。“我想种反季节蔬菜更能赚钱。别人种辣椒,我就种白菜、芹菜,时间又短,市场上又少,价格自然就上去了。我一亩地挣的钱就相当于人家两亩地的。”
在林英身体逐渐好转的时候,2014年,林
英与好友一起承包组上的集体堰塘来养鱼,一家人起早贪黑,通过努力,于当年底就脱了贫。
林英说,这些年的奋斗,让她明白,再苦再累,还是要靠自己,才能真脱贫,脱真贫。
开起茶园创业“拼”出好日子
从德阳城区进入高槐村大约15分钟左右就能到林英的家。一栋别致的欧式三层小洋楼,房前屋后种了各种时令蔬菜瓜果,以便游客观赏采摘。穿过屋前菜园,就是池塘观光走廊,坐在手工摇椅上,青山绿水尽入眼帘。路旁小径,一树树粉色的紫薇花一直延伸到庭院里。走进屋内,干净的客厅经过简单的改建,红砖砌成的吧台,整齐摆放着各种茶具和茶叶。
“这个房子是我们两口子前前后后修了3年才修好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弄的,二楼、三楼栏杆的罗马柱是当时买的模具自己做的,池塘边的走廊是就地取材,用自家多余的柏树做成的。”林英介绍说,当时觉得能节约就节约,不会就自己琢磨。
2015年,高槐村逐渐兴起了乡村咖啡屋产业。“每到周末,城里来的车子从村口排到我们家。看到这么多人,我也就心痒痒了,再加上一直靠打零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在家创业又能照顾家人,也能有份收入。”林英谈起自己开茶园的初衷。
“城里人来乡下,不就想呼吸新鲜空气,看看乡下的环境,吃吃乡下的农家菜吗?”于是,林英和丈夫根据自家依山傍水的环境开了一家生态茶园,可以来钓鱼、吃饭、休闲。经过装修改建,2018年1月1日,林英家集垂钓、品茶为一体的全生态茶园正式营业。
说起生意经,林英说,没有别的,只有“随性热情”四个字。“我们不做广告,不做宣传,客人来了就热情招待。”
为了让生态茶园更具特色,林英夫妇在自家后山种植了大片果树和瓜果,樱桃、车厘子、蜜柚、西瓜、香瓜等,还将自家庭院打造成蔬菜种植园地,既可供客人观赏也可供客人采摘食用,让客人在品尝新鲜瓜果、蔬菜的同时享受到田园采摘乐趣。
自开业以来,林英家茶园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平均每天有上百元的收入,预计年收入三万多元。林英规划,将利用家里的空余房间打造乡村民宿,为游客提供一个鸟语花香的原生态住宿环境。“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林英自信地说道。文/图本报记者叶斌
通讯员甘丽刘福伟
新闻推荐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为进一步做好德阳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工作,更好推动德阳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