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幸福梦

德阳日报 2018-07-31 09:42 大字

曾桂琴(左)制作丝网玫瑰花。

旌阳区城北街道春兰巷社区地处德阳市区北部城乡接合部,是一个有近5000名居民(包括流动人口)的“农转非”社区,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社区人员构成以留守妇女、中老年居民(包括退休人员)为主。2014年,为解决辖区内留守妇女、困难家庭妇女就业问题,社区成立了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

4年时间里,手工作坊队从成立之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70余人,不仅让居民远离了不良生活习惯,还凭借自己的双手挣得了一份收入用以贴补家用,在社区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改观。近日,记者走进春兰巷社区,一窥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的发展轨迹。

巧手做花留守妇女找到归属感

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以春兰巷社区的“妇儿中心”为基地。当天上午,记者赶到这里时,见到了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负责人曾桂琴,她正在制作一束手工玫瑰花。花瓣是用铁丝和丝网做成,制作中,只见曾桂琴熟练地用套筒将铁丝圈成一个个圆圈后,再一一把丝网套在铁圈上封口,花瓣就做好了。随后,曾桂琴在花杆上绑上塑料花蕊,然后用丝网套住花蕊,再将花瓣一片片固定在花杆上,最后,对花瓣塑形,花杆安装上绿叶,半个小时左右,一束惟妙惟肖的手工玫瑰花便呈现在记者眼前。

谈起丝网花,曾桂琴告诉记者,她是一名留守妇女,老公在外打工,自己独自在家带孩子,起初看到邻居在做丝网花,很多人

便问这种花在哪里可以买到,很是漂亮,于是,她萌生了做丝网花的念头。2015年,曾桂琴进入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后,表现优秀,带动了不少留守妇女加入,后来,曾桂琴成为该作坊队的负责人。

“做丝网花一方面实现了留守妇女和贫困家庭妇女的就业问题,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自觉远离不良生活习惯,也找到了自身价值和归属感。”曾桂琴告诉记者,在市、区、街道、社区几级妇联组织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社区手工作坊队发展得越来越好,队员的获得感也越来越高。

带来改变70名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据春兰巷社区妇联主席龙安萍介绍,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在2014年成立之时,队员

只有几名,现在已经发展到有固定队员近70人,人均月收入达1200多元。而且,这些年社区探索出了一个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新模式——“1+1+N”居家灵活就业模式,即以妇女自身特长兴趣爱好为主量身定制一种技能;以整合资源为主搭建一个交流提升销售平台;手工作坊队旗下包含N支特色队伍,如手工丝网花制作队、毛线针织品制作队、特色手工艺品制作队及创意制作队。

为了发展壮大手工作坊队,社区邀请专业老师对队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毛线编织、丝网花制作、蚕丝花制作等。经过多次培训,学员们掌握了毛线编织及各种花卉的制作方法,一时之间,出自辖区妇女双手的美丽花卉及毛线针织品成为社区各家各户客厅的主要装饰品。

2015年11月,春兰巷社区利用社会资源组织手工作坊队参加“2015年德阳市首届冰雕艺术节”,将手工丝网花推向德阳市场,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2016年,德阳市、旌阳区两级妇联提供平台,春兰巷社区与成都幸福里女红编织企业初步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将着眼长远解决该社区妇女就业问题;2017年“七夕”节,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的妇女们将自己制作的丝网玫瑰花、毛线编织品等进行销售,当天人均收入就达五六百元。

憧憬未来开展培训助更多人就业

2016年,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被评为当年的市级德慧·巾帼巧手屋。今年,在德阳市妇联举办的基层组织建设暨城乡妇女巾帼建功示范点揭晓活动中,春兰巧手手工作坊队负责人曾桂琴作为巾帼建功示范点负责人之一上台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关于未来,社区、妇联、手工作坊队还有个更大的梦想——转型升级,开展丝网花培训,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和贫困妇女实现灵活就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手工作坊队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周边很多社区也来向我们学习,我们队员也经常出去做培训,下一步,我们想在扩大手工制品销路的同时,走培训这条路子。”曾桂琴告诉记者。

文/图本报记者姚金帮

新闻推荐

德阳市委常委调研“小农水”工程建设工作

四川经济日报讯(赵霞记者钟正有)近日,德阳市委常委何明俊到蟠龙镇调研“小农水”工程建设工作。调研组一行查看了万亩青花椒...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