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德阳最年长创客造出四川首艘水面垃圾自动清运船
封面新闻记者 唐金龙 摄影报道四川德阳城区旌湖上,工人驾着一条6米长2米宽的长方船在水面行进,船体中间部位的履带上不断有垃圾冒出来,不一会儿就堆了一小堆。这条编号“川船厂资证SCDY001号"的船看似普通,却拥有两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凝聚了76岁老人邓三民的全部心血。“三年之后,争取实现利税100万元。"邓三民看好垃圾打捞船未来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沱江船业公司,开启了他的老年创业之路。邓三民本是德阳安装工程学校的一名退休老师,生活在旌湖边上。每天他都会到湖边散步。慢慢地,旌湖里打捞水面垃圾的工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工人驾驶着小船在湖里捞垃圾,都是一边驾船一边打捞,效率低不说,而且容易发生危险,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水里。"邓三民觉得,这样的打捞方式太落后了。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了,邓三民也就只是偶尔和工人聊聊天,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直到2013年,邓三民找到了主管旌湖水面垃圾打捞的园林部门,建议购买一艘适用打捞垃圾的船只进行作业。得到的答案是:目前没有这类船只销售。随后,邓三民又沿着沱江挨个城市寻访,得到的答案还是没有这样的船只。于是,这个倔强的老头儿决定自己造一艘出来。邓三民的想法得到了园林部门的支持,他通过观察和思考,然后查阅了相关资料,用了一周时间,就提出了设计方案,并获得了通过。邓三民造的这艘船为长方形结构,船中间部位开口到水面安装了垃圾打捞装置。当船行驶的时候,湖里的垃圾就由这个运动的铁网带上船,丝毫不用人工去打捞。船的两边是浮力装置,中间是通道,安装垃圾收集装置,再配上两台低成本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设计出来了,并获得了通过,他马不停蹄的赶往德阳德新镇,找到一家工厂开始造船。邓三民每日前往厂房监工,不仅每个环节亲自把关,更会亲自动手操作。两个月后,船的雏形形成了。船的左右两边设浮箱,中间是过道,安装垃圾收集装置,配套两台低成本柴油机带动。虽然与最终版本表面相差无几,但这艘船真正下水作业却用了2年多的时间来完善和改进。2014年4月垃圾清理船第一次下水,皮带滤网漏水不足的大问题便显现出来。垃圾无法正常收集到船上。他决定改用铁丝网,可是用不了多久又会崩断,而且还会发生移位。为此,他又赶往河北安平县参加国际丝网博览会,寻找合适的滤网,将皮带改为了筛网、PVC网,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工人们发现船体只能大转弯。于是邓三民再次拿出设计图,反复研究,终于找出问题——驱动装置与船舵间的距离设计不合理,螺旋桨的位置不是太好。于是,邓三民买来砂轮机、电钻、电焊等工作,把船带回自己家里改进。用了一周时间,终于做好了。4年里,几经修改,邓三民的船终于造成。如今,邓三民造的船在旌湖上成为了工人们最爱的打捞工具,四平八稳,还不费力就能打捞垃圾。“我调查过上海、杭州,还有沱江、嘉陵江流域,都没有这种船。"邓三民说,打捞工人都需要这样的船来工作,所以市场前景非常大。2016年7月,他带着自己的团队进驻德阳市创业孵化园,成为了创业的一员。同时,他还申请了专利技术,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成立了自己的船业公司。邓三民说,国家在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健康,因此想把这项技术运用到现实中,不仅能方便打捞工人,还能创造出价值。4月3日,德阳旌湖,邓三民的水面垃圾自动清运船试水,一名旌湖水面垃圾清理工人操作着船,他说,确实比以前方便多了,效率也提高了,“围着湖跑一圈就要清理一两百斤垃圾,这几天主要是水草和漂浮物。"但记者注意到,由于船体的垃圾吸纳口比较窄,船上出了驾驶人员,还有两名清运工不断用竹竿漏网将垃圾往吸纳口赶。邓三民说,这是四川第一艘水面垃圾自动清运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会不断改进。“争取三年实现利税100万元。"邓三民十分看好垃圾船的市场前景。
新闻推荐
鞭炮换鲜花 低碳环保寄哀思 龙井公墓两天回收一拖拉机鞭炮 市民感叹祭祀更文明
祭祀市民用鞭炮换得鲜花。“请不要把鞭炮带进墓区,我们用鲜花来兑换您的鞭炮。”近日,前往德阳龙井公墓祭扫的市民都会被门口一处摆有鲜花和通告的宣传点吸引,工作人员一边热情地为市民解释,一边帮助...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