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区的文明表达:和睦邻里渗透幸福
社区行德班《弟子规》公益讲座
社区国学教育公益活动
社区坝坝宴
社区迎新春文艺演出
“文明之星”名片
鲁鹏,国网德阳供电公司员工。21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为孤寡老人、残障孩子们送去关爱,先后获“德阳市首届道德模范”、“德阳市十佳文明市民”、“感动四川十大人物”、“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褒奖,是德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形象大使。2016年,“鲁鹏志愿者联盟”正式成立,全市来自电力、交通、卫生、教育、工商等公共服务行业的2300余名志愿者加入,服务范围也拓展到更深、更广的层次。鲁鹏的善行实现了从“一个人努力”到“一群人参与”的提升和嬗变。
创文景观
最近三年,细心的旌阳街道文昌社区居民发现,社区环境越来越好,邻里间也越来越亲近了。让大家点赞的事还有很多:社区陆续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文明市民学校、青少年科普活动室、室内健身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等多个活动阵地……随着文明城市创建的不断推进,市民的获得感接连不断。
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细胞”,记者连日来实地走访多个社区,发现各社区“量体裁衣”因地制宜,采取以创带建、以先进引领大众、以组织号召群众等形式,把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地扎根在居民心中。
创建来推动“榜样”以身作则促群众“学习”
公益活动多,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何而来?
“群众文化活动专项资金,结合并融入各类创建活动,部门捐赠等。”如今,社区已形成了一套“勤俭持家”的“巧妇”理论,用最少的资金搞效果最好的活动,“让一些社会公益组织的活动落地,发挥居民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以评先争优推动‘点到面\’的改变。”
去年,文昌社区首次启动“好邻居、好家风”评选,平时群众中影响较好、呼声较高的先进典型被推举,形成示范带动效应。71岁的老党员陈隆文就是其中之一。陈隆文坚持近20年为2个“三无”小区楼道更换灯泡和开关、解决下水道堵塞等问题,并义务参与社区安全维护和环保督查,调解邻里矛盾,还及时把居委会的新政策、新通知传递给更多居民知晓。活动的效果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今年,旌阳街道办首届“好邻居”评选活动也将启动,届时,先进典型都将一一亮相,让更多群众看到身边的“榜样力量”。
“老党员的力量不可忽视。”杨彬说,在文昌社区的社会管理中,辖区的几十名退休党员发挥了上传下达、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有他们的带动和调解,为社区解决群众矛盾节省了很多时间精力,甚至财力、物力和人力成本。”
阵地作依托“文明”潜移默化成群众“习惯”
三年前,德阳争创为省级文明城市,抢抓机遇,文昌社区也在当年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社区。“文明”的牌子得来不易,事实上,从2010年社区搭建阵地起,每年每月都固定开展活动,现如今已有讲座、科普、节庆活动、文艺表演、迎新春游园等丰富的形式。
“依托阵地,居民间更加亲近,辖区内不少中老年人都自发成立了组织,大家一起下棋、跳舞、外出活动,还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免费为大家表演。”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彬说,目前他们已建成多个活动阵地,常年开展活动,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量变引起质变,“如果现在不搞活动了,大家反而会不习惯”。杨彬说,以阵地为依托,在居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区中已形成普遍的“共识”。
在文庙社区居委会内,31岁的朱波带着好动的儿子易子栋来听每周固定的行德班《弟子规》公益讲座,“我朋友的女儿经常来听,人家的行为就有变化,懂事得多。”朱女士对活动赞不绝口,“活动多搞些好,尤其在寒暑假多让孩子来听,潜移默化就会影响他”。
群众当主角以“表演”洗涤心灵正群众“三观”
文昌社区的“家和互助”社团目前正在自编自排自演一档名为《邻里风波》的文艺节目,着重表达的是邻里间的和睦友好、互助互爱。
社团刚成立不久,其中不少人是文艺爱好者。在他们看来,用“表演”浸润和感染人心,力量更强大。“城市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让人心越来越远,让邻居越来越陌生。”与邻居的关系便处处体现着“文明”,不和邻居吵架、不因小利小惠互相诋毁诽谤、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等,任何相处的“细节”都是文明的体现。
杨彬认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促成“文明”深入人心,她希望形成一种“不只是大家的左邻右舍才叫邻居,跨楼、跨小区都是‘邻居\’,进而互助友爱”的风气,“坚持这样做,当大家形成‘惯性\’思维,文明将成为一种由内而外、自然而然的存在。”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伍玲周玉琴
新闻推荐
家里管道堵塞,买来的疏通器用起来不方便,请专业人员疏通不仅价格贵,还对管道造成二次伤害。怎么办?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美术老师刘先伟经过4年多时间的研究和上百次实验,一个酷似花瓶的疏通“神器...
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德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