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上半年民生支出达8.98亿元,增长49.37% “半年考”里看民生
□本报记者刘靖
前几天阴雨连连,王村镇东道村书记丁乃平心里却格外高兴。原来村里的土路已被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取代,平平整整的路面直接延伸到了村民家门口,庄里老乡亲们再也不会冲他抱怨雨天路不好走了。“这要在以前,路早被雨水冲烂了,老百姓出趟门脚上能糊上二斤泥。”丁乃平笑着对记者说,“多亏了区里搞‘户户通\’工程,把土路都硬化了,这下老百姓出门可方便啦!”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让周村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是我们发展的目的所在,更是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沙向东书记多次如是强调。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今年以来,我区全面兑现落实各项民生政策,上半年民生支出达8.98亿元,增长49.37%,总投资5.3亿元的49个民生实事项目46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58亿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半年民生“成绩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来是我区民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上半年,我区投资实施24条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站北路东延、太和路、德阳路南段等5条道路已竣工通车,正阳路提升改造(309国道至庆淄路段)、人民路西延(正阳路至德阳路段)、农村公路网化等3个工程部分竣工通车,中润大道西延、正阳路提升改造工程、309国道青兰线改建等7条道路正在加紧施工,同时实施了正阳路等16条道路及部分重要节点绿化提升工程。启动实施新三年棚改计划,今年确定的涉及3691套的8个棚改工程已全部开工,实施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31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24条背街小巷改造进入收尾阶段,丝绸路和兰雁北厂便民市场已完工并投入运营,我区城市功能形象得到显著提升改善。
只有坚持建管并重,好的城市品质形象才能得到长期维护,群众才能生活得更加舒心惬意。为建立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五长制”管理模式,首次把路、河、片、园、所整体纳入一体化管理考核范畴,发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设立“路长”、“河长”、“片长”、“园长”、“所长”,将道路、河流、小区、公园、公厕等的管理职责细化落实到了具体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让城市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管、有人查、有人负责,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市形象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与此同时,强力推进违建治理,摸排的106.1万平方米违建拆改已完成近80万平方米,实施淦河综合整治,全面治理黑臭水体,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生态宜居城市呼之欲出。
民生社会事业千头万绪,既要抓住重点,也要“弹好钢琴”。在持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同时,我区进一步提高优抚对象门诊补助标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356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200元;7个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项目全部开工建设,东门路小学、中和街小学、周村二中、实验学校改扩建主体已完工;区妇幼保健医院业务用房改造提升工程开工,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实现城乡全覆盖;精心组织“文化惠民百村行”活动,已组织演出268场,惠及群众8万人次;“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安全生产考核评估;毫不放松抓好信访稳定,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珊珊)记者近日从德阳市科技金融对接会上获悉,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促进科技金融结合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将正式启动建设。据悉,今年四川省开展此项试点工作,意在探索适合四川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
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