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破难题提升城乡接合部社区治理能力

德阳日报 2021-12-08 09:30 大字

(上接第一版)

制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党组织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方案》等多个细化考核标准,打造党建引领的“标准+”模式;同时,持续开展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行动,通过“头脑风暴”话党建互学互评促提升、村(社区)支部书记培训班等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社区党支部书记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发展抓治理的能力。社区支部建立“书记领班”,常态化对党小组长、村(居民)小组长开展“思想领航”,推动思想教育入脑入心,增强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

剑南街道公园壹号小区治理,就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在党建引领下,该小区构建社区主导、物业党建联建、多方参与的“1+2+N”小区多元共治新模式,打造物业公司品质服务体系、小区自治体系、“家门口”服务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四大体系,实现党建引领下和乐、和美、和谐的小区建设目标。

发挥居民自治

夯实基层治理坚实基础

“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在机动车车位上、占用消防通道、在楼道里充电……非机动车违规停放曾是业主的‘心病’,既影响大家出行,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从2015年起就一直在反映,但都没得到解决。”说起公园壹号小区曾经的状况,居民埋怨声不断。

为解决困扰居民的“顽疾”,小区党支部和业委会发布倡议书,倡议大家做文明的践行者。同时,小区依托建立的“小区吹哨、社区上门、街道协调、部门参与”机制,住建、消防、公安等部门积极“应哨”。通过发布倡议书、联合整治、物业公司常态管理三大措施,仅用了4天便基本破解了困扰小区居民6年的非机动车不规范停放问题。

聚焦城乡接合部环境脏乱差、治安案件频发、矛盾纠纷突出、基础设施薄弱等四类突出问题,绵竹市以“组织动员推自治”为抓手,通过“城乡+农村”两级管理模式,创新建立“社区+网格片区+村(居民)小组”三级治理体系,打通社情民意实时反映、管理服务实时跟踪、问题建议实时处理的良性处理通道。打造“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建立“三会制度”,搭建社区与居民沟通桥梁,通过民主协商厘清了社区发展思路,通过面对面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和信访苗头,通过协商,居民有苦能诉、有理能讲、有问题能解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聚焦急难愁盼

疏通基层治理“肠梗阻”

近日,剑南街道滨河西路社区首期年画公益课堂正式开班。这是该社区利用在辖区居住的绵竹木版年画传承人开办的年画公益课堂,并成立了滨河西路社区木版年画社,让“双减”政策实施后,辖区儿童能过上有意义的周末。

绵竹市以“资源链接优服务”为抓手,盯紧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社区党组织通过梳理社区辖区资源,充分对接街道办以及辖区的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凝聚社区各类人才,组建了环境治理保洁队、治安联防联控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精神文明文艺队、乡贤矛盾调处队等5支队伍参与社区治理。

剑南街道茶盘街社区今年争取到180万元资金对西二环排洪沟进行改造,解决了多年来的洪涝问题;二环路周边1000余户居民生活用水纳入“城乡供排水一体化”,解决了居民3年多来因“跑冒滴漏”经常“被停水”的困境;建成垃圾分类亭120个,实施旱厕改造200余口,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新闻推荐

热爱生活的阳光小伙,用英勇壮举擦亮警徽 为救轻生少女 绵竹28岁辅警不幸殉职

因体力不支,冯叶嘉(红圈中)被湍急的渠水冲向下游。警方执法记录仪视频截图冯叶嘉(右一)生前与队员一道执勤。警方供图11月22...

绵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