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绵竹市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川经济日报 2021-11-17 07:10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 (记者 钟正有)近年来,绵竹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加大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四抓四促”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抓“高精尖”引领,促企业技能人才提档。制定出台《绵竹市高技能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绵竹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培育方式和管理服务进行规范,着力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引进、激励机制,鼓励技能型人才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全市技能人才发展水平。强化协调配合,实行《人才工作统计年报制度》,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库,每年由各涉及单位收集辖区的高技能人才情况,收集市内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信息,实行台账化管理,2019年至今已录入高技能人才379人,其中技师86人,高级技师117人。

抓渠道拓宽,促培训方式多样化。针对当前企业生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全面实行校企合作,引导职业院校、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品牌培训。鼓励企业通过技师研修、名师带徒和技术交流等制度促进技能人才成长;创新校企模式,拓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平台载体,积极利用该市各技工学校、职业院校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和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疫情期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辟“空中课堂”,为企业进行线上教学。支持受疫情影响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和外贸、交通运输等企业通过以工代训方式加强职工技能提升。去年,共为绵竹市企业开展10余个工种9000余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为90余家企业7855人拨付以工代训培训补贴,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力。

抓重点需求,促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瞄准绵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培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适应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新时代人才。根据实际经济发展需求,实行以职业中专院校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进一步实现双赢。以“企业+名师傅+学校”共建专业,实现“基地共建、课程共生、资源共用、成果共享”。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确保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有机衔接。去年,根据化工企业需求,开发自动消防系统操作项目,为300余名企业职工开展培训。结合白酒产业,开发白酒酿造工艺、白酒品评、白酒网络直播等项目,为该市40余家酒企培养专业技能人才170余人次。

抓阵地建设,促技能传承。充分挖掘绵竹的传统技艺和优势产业,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现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加大人才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同时建立健全了以企业技能人才评价为重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为补充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认证体系。

新闻推荐

绵竹市破解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困局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王天翔记者钟正有)为顺应乡村信息化服务之需、纾解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之困、破解社会基层治理之急,近年来...

绵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