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非遗拥抱自然 2021德阳日报社小记者国庆研学活动精彩连连

德阳日报 2021-10-14 09:30 大字

参观年画博物馆。

捉螃蟹。

小记者们做泥塑。

找石头。

10月3日至6日,为期4天两期的“体验非遗拥抱自然”——2021德阳日报社小记者团国庆研学活动在小记者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落下帷幕,带着亲手制作的陶版绵竹年画,小溪中捡到的各种漂亮石头,还有新学到的有关年画和生存拓展的知识,新结下的纯洁友谊,70余名小记者度过了一个难忘而又收获满满的国庆节。

告别钢铁水泥的城市走进大自然感受鸟语花香和非遗的魅力,来一场自然与人文汇聚的“旅行”。对于习惯了“蜗居”于城市里的孩子们来说的确是新意满满,两天一夜的安排,也让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观绵竹年画博物馆

走进绵竹年画博物馆,在博物馆老师的讲解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绵竹年画历史和艺术的大门。

当看到用3D效果做的《迎春图》时,孩子们好奇极了。原来,《迎春图》是绵竹年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四川版的《清明上河图》,里面有400个人物,个个神态各异,再现了当时传统、热闹的节庆活动。《老鼠嫁女》《三猴烫猪》,还有画里的精彩故事,让习惯了现代漫画的孩子们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传统年画也不失幽默之气。“把老鼠嫁给猫,这脑洞也太大了,好有趣哦!”孩子们议论纷纷。

“绵竹年画分红货、黑货两大类,红货指彩绘年画,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门神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品种。”当老师在讲解时,孩子们拿出事先准备的笔和本子开始记录,这是当好一名小记者的必要条件,认真听,仔细记。“绵竹年画好神奇啊,这是我们德阳的瑰宝,我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绵竹年画。”一位小记者说。而传统文化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

DIY陶版年画

看完了纸版年画,负责研学的老师们又贴心地为孩子们准备了能DIY的陶版年画。

陶版年画是绵竹年画的一个种类,它是用泥土作原材料,用模具印出图案后,再用烈火烧,最后再由人工刻画而成。

在制作陶版年画前,老师们还贴心地为孩子们组织了一个捡石头(耍水)环节。当孩子们来到小溪旁,望着清澈见底的小溪,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充分释放,耍水去喽。只见孩子们冲下小溪,捉螃蟹、找石头、摸鱼儿……瞬间安静的小溪变成了热闹的海洋。耍归耍,但正事还要干,老师们指导大家快捡石头,这是下一堂手工课的材料。孩子们充分发挥了动手能力,不一会儿的功夫,圆的、三角形的、方的……各种形状的石头被搬上了岸。终于到了能够亲自上场制作陶版年画的时候了,只见小记者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将一块块的陶土揉搓、压紧、塑形,最终变成了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接着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捡来的石头上色……当成品最终出来时,望着自己的杰作,小记者莫平易说:“我很喜欢这种形式,它不像我们常见的那些画是平面的,只能摆在墙上看。这种画我们能够亲自参与,动手制作立体成像,是按照我心中模样创作出来的。”

热闹精彩的篝火晚会

当夜幕降临时,期待已久的烧烤时光来临了。在篝火旁,孩子们架起烧烤炉烤起了美味的食物。自己动手烤的食物就是香!狼吞虎咽后,围着篝火,小记者们与教官、老师做起游戏,才艺表演也纷纷亮相,有的表演唱歌,有的跳民族舞,还有的讲笑话……当就寝号吹响时,孩子们还恋恋不舍不想离去。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窗户时,小记者们自己穿衣、叠被完成内务后集合就餐,开始了新一天的活动。在这里没有拖沓与赖床,早起后的锻炼让小记者们元气满满。通过微信“直播”起床的情景让不少家长感叹孩子的变化。一位家长在留言中说道,没想到我家的起床困难户能够正点起床了,没想到!没想到!这就是小记者团的魅力吧!

文/记者杜晓鹏图/通讯员宋竹

和蔼可亲的林老师

德阳市雅居乐泰山路小学六年级五班卢俊宇

一个空气清新的早上,我随德阳日报社小记者团去绵竹研学。

在年画村,房屋墙壁上画有各种各样的年画,有展现“丝绸之路”的,也有以“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每家的门上还有形态各异的门神,既有威风凛凛的武门神,又有文质彬彬的文门神。参观完,我又坐车前往这两天将要度过的地方——绵竹陶版年画研学基地。这个地方很大,有食堂、工作室、画室、宿舍、养殖场等,但我觉得最宏伟,最壮观的就是陈列展品的窑洞吧!

这个陈列室呈“H”形,“H”的那一横是一个连接四条展道的大厅。这个大厅采光比较充足,但四条展道却有点暗。每一条展道里都有主人林老师所喜爱的藏品,有的是他挖掘的,有的是他买的,还有的是他自己制作的。这些东西各有特色,其中有价格不菲、晶莹剔透的水晶美玉;香气浓郁、年代久远的美酒以及精雕细刻、色彩艳丽、富有神韵的年画模板。

这些“价值连城”宝物的主人是林老师,他是绵竹年画的传承人。林老师有儒雅之气,大家之风,文化底蕴极高。听了他讲课后,他渊博的知识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我对艺术家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才发现艺术家其实是文化的传承者、美的发现人、宝藏的“挖掘工”。

这次研学活动,林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以后我也要成为一名有特色的艺术家。

一次让人难忘的国庆研学活动

德阳市沱江路小学四年级五班王思沄

下雨天让人觉得十分无聊,可我觉得有趣,因为在绵竹的一座山里,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用泥巴来做各式各样的东西,如花瓶、树叶标本等,好多呢!快来听听我参加的这一次德阳日报社小记者团国庆研学活动吧。

活动第一天,不凑巧,天空中飘起了小雨,活动就在雨中展开了。第一项是做树叶标本。首先,我要把一块泥巴捏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接着就是捡一些根茎很明显的树叶,最后,把捡好的树叶背面朝下拍在泥巴上,要注意把泥巴捏厚一点儿,不然会有裂缝。我的树叶标本是用一片小枫叶和两片长树叶做的。

第二项是画石头。我先去河边捡了一些又大又平的石头,然后把水分晾干,用浅蓝色画一条线,线上面是蓝天,下面是草地。画这些需要四种颜色:蓝色、白色、黄色、绿色。我先把天空上半部分涂成蓝色,天空下半部分涂成白色,再把分界线下面涂上一条白线,白线下面涂上黄色,最后再在黄色下面涂上绿色,一幅美丽的石头画就完成了。

第三项是画花瓶,这一项任务十分简单。照着原图画就行了,画出来的熊猫十分可爱。

这么好玩的地方,如果你来了肯定也会流连忘返的,多么有意思的研学活动啊!

开心研学游

德阳市实验小学五年级九班李文媛

10月5日,德阳日报社的老师带领我们33位小记者前往绵竹了解有关绵竹年画的知识。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绵竹年画博物馆。大家一边听着老师的解说,一边观赏着一幅幅名师名作,知道了许多关于年画的知识,比如中国四大年画基地有四川绵竹、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江苏桃花坞;还知道了绵竹年画的制作手法是“一黑二白三金五颜六色穿衣裳”。老师还告诉我们,这里面的《迎春图》被誉为绵竹年画版《清明上河图》。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陶版年画研学基地。我们放好行李,整理完内务,就去小溪边捡石头,为明天的年画手工做准备。我们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溪边,那里全是形状不一的石头,有三角形、有圆形、有长方形。大家捡完石头,有的同学还去玩儿水呢!结果弄得是满身都是水,但可开心了。

到晚上咯,大家围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烧烤,欣赏着丰富多彩的节目。啊,吃的好饱呀!该睡觉了,我们洗漱完后就躲在被子里和“左邻右舍”的同学开始聊天。突然,老师推开门,全体同学马上“睡着”了。老师关上门,大家在那偷偷地笑,老师却杀了个回马枪,糟糕,被老师发现了……

第二天,我们制作了花瓶,画了石头,每个人都有“战利品”带回家。

转眼就到了下午,该回家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和老师道别。坐在车上回忆这两天的行程,真是有趣,我们不但了解了绵竹年画的知识,还亲手体验了制作过程。如果下次还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还要参加,因为它让我受益匪浅!

新闻推荐

绵竹市与中江县举办座谈会交流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记者钟正有)近日,德阳市中江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俊一行6人来绵竹市财政局交流学习预算管理一体化...

绵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绵竹,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