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服务让跨区作业机手吃上“定心丸”

渭南日报 2021-05-25 00:34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宪辉 通讯员 吝忙先 董瑜蓉

“我们在四川这边目前已经收了400多亩了,一亩地大概就是70元,整体收益还不错。”近日,在四川省绵竹市,记者利用作业间隙同来自渭南的跨区作业机手林新宽聊了起来。

为了提高跨区作业的收益,林新宽父子俩购进了全新的轮式联合收割机,自己花费10万余元,国家补贴3.6万元。他们一行10余辆收割机从4月22号开始外出作业,预计10月底返回。

“四川这边地块小,路窄车宽,不好入地,所以作业效率比河南低了一些,但是每亩的作业费用高一些。这几天散户已经基本收完了,剩下的都是一二百亩的大户。”林新宽说。

同是跨区作业,林新宽是“父子兵”,崔纪学则是“夫妻档”。崔纪学也是一名老机手,每年跨区作业几乎跑遍半个中国,车辆损耗也大,几乎年年换新。“我们是小麦、大麦、玉米、荞麦、菜籽啥都收,干了几十年了。以前吃住都是在车上凑合,很辛苦。”崔纪学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地方有了经纪人,一亩地给人家抽成3~5元,在人家家里吃住,省心省力,而且也能吃好歇好。”

提起跨区作业的收入,崔纪学显得很开心:“我们从绵阳那边过来,每天的收益大概在1000元左右,高峰时甚至可以达到3000元。同村的一个人收了两个月菜籽,轻轻松松挣了10万多元。我们在汉中待一周,准备去蓝田或者河南,那边活多,地块连片,操作起来效率也高。跟以前相比,这几年行情不错,收入不断增加。”

据了解,最近几年大型机械的保有量不断增加,跨区作业的市场竞争也趋于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渭南市跨区作业机手能有一个不错的收益,其实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在跨区作业开始之前,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了送检验下乡、送培训上门和农机安全隐患大排查等专项行动,提高了跨区作业机手的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也保证了跨区作业的安全、高效。过去,一旦机械发生故障,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机手凭经验判断并联系当地的维修部门解决,因为人生地不熟,常常耽误了大量的作业时间。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组织4支跨区作业跟踪服务队为跨区作业机手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务,随行的还有农机厂商派出的配件车和维检人员,充分保障了各类农机具的正常高效运转。

最让林新宽父子高兴的就是市农业农村局开通的“跨区作业直通车”,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精准、高质量的“情报”。通过这个平台,机手可以对作业地点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作业高峰时间、作业面积、种植方式、结算方式甚至风俗习惯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据此确定合理的路线、日期等,防止出现“盲人骑瞎马”现象,有效提升跨区作业的效率。

出门在外,纠纷在所难免,崔纪学前几天就刚刚赶上一起。“在绵阳收割完,从地里出来的时候,不小心挂倒了两个电线杆,和村上起了纠纷,最后协调解决了。随后,我网上报了保险,中航安盟渭南分公司24小时内便受理确认,很方便,没有后顾之忧。”崔纪学说道。

同样,在河南省唐河县进行跨区作业的梁天军也感受到了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跨区作业跟踪服务的便捷贴心。梁天军从老家临渭区故市镇出发进行跨区作业的时候,把收割机专用润滑油忘在了家里。现在他在唐河县,要换润滑油就必须去南阳市,近百公里的距离,开着收割机去实在不方便。他通过渭南收割机跨区作业信息交流群获知农机跨区作业跟踪服务队要来河南,就托服务队帮他把专用润滑油带过来,并于5月21日顺利交接。5月22日,在湖北省的农机跨区作业跟踪服务队见到了华阴市华西村的机手王碧涛,得知其驾驶证在转场过程中丢失,服务队立即联系华阴市农机化发展中心特事特办,为他补办驾驶证并邮寄过来,解了其燃眉之急。

如今,跨区作业已经成为渭南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渭南市的农机跨区作业跟踪服务队成为机手外出作业的坚强后盾,并让渭南市跨区作业这张名片越擦越亮。

新闻推荐

蜜蜂授粉 结出“蜜”猴桃

蜜蜂为猕猴桃授粉现场。智慧樱桃温室大棚内栽植的樱桃新品种。。□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阚莹莹实习生陈雪晴郑宇佳文/...

绵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绵竹,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