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下铁镐走出矿井 摇身一变成了民宿老板 一群老矿工的“童话”
雪山溪流掩映之下,色彩斑斓的童话小镇▲当了近20年矿工的谢正虎将自家打造成“矿工主题”民宿
雪山溪流掩映之下,这里如同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而童话般的民宿背后,老板是一个个矿工……
2021年1月12日上午,四川绵竹清平镇盐井村,老矿工谢正虎正在打理自家的民宿院子。巨型十字镐,矿车、轨道、油桶等物件布置在院里,老谢将自家民宿定位为 “矿工主题民宿”,毕竟曾干了20年矿工,没什么比采矿更熟悉。
老谢家的民宿,只是清平镇上百家民宿中的一家,这个龙门山系九顶山下的小镇,现在已有120家餐饮民宿。深冬的上午,红色、黄色、蓝色等各种颜色的民宿建筑在场镇上随处可见,在雪山溪流掩映之下,色彩斑斓如童话世界。
而在数年之前,小镇还是一个老谢口中“满是灰尘和烂泥”的矿区,如今镇上的这些民宿,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老谢这样的老矿工开的。
从矿工到民宿老板,这样的身份反差不所谓不大。是什么让矿工们扔下了铁镐,走出了矿井?
迎来人生转弯的老矿工
告别辛苦开民宿 旺季时能有3万收入
老谢是一个干了20年的老矿工。他介绍,自己1979年开始当矿工,2000年前后,因年龄大了,外加危险等因素退出这个行业。女婿付若强也曾是一名矿工,直到2017年当地封闭矿山,才退出。
像老谢翁婿一样,做矿工,曾是绵竹清平镇当地人一个较为普遍的选择,因为这里位于龙门山系九顶山下,曾是一个多年的磷矿产区。在2017年以前,这里跟全国大多矿区小镇一样,采矿及其相关工作是当地人的主要就业选择之一。
清平镇副镇长林森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关停矿山前,清平有3/4的家庭从事采矿、运输等相关行业。”
干了20年,矿工经历也成为老谢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850号矿井是清平最长的矿井。”69岁的谢正虎回忆,他曾在当地煤矿、磷矿当过矿工,不仅辛苦,经常还会遇到危险,工友受伤的事时常发生,“但为了一家人生计,只有坚持。”
从矿井下真正“走”到地面上,是老谢2017年迎来的一个转弯。他的女儿谢芬昌告诉记者,2017年矿井封停后,一家人暂时没有收入来源,就开始尝试做旅游接待。
2017年6月,四川绵竹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全面清理整顿探矿权、采矿权,修复矿区生态环境。当时完成了43个矿权整改任务,封停矿井243口。
老谢一家借着小镇旅游发展选择了做民宿。“边摸索,边发展,边投入,一共投入30多万做民宿。”谢芬昌说,刚开始家里只整理了3间房开民宿,现在又增加了3间房,一共6间房,还有一个咖啡厅。每年旺季做民宿可为家里增加3万元收入,现在升级打造了,收入也将增加。
“矿山没有关闭时候,清平到处是灰尘、烂泥。现在生态、环境变好了,野生动物多了,游客也多了。” 谢芬昌说。
而看着自己新打造的民宿院子,老谢有些感慨,“不用辛苦吃灰,现在每月收入比当矿工时强多了。”
以前下矿,如今时不时为游客掌勺
女儿女婿放弃打工 回乡修了29间房
开民宿的矿工家庭,不止老谢一人。
67岁的老矿工蔺天兴,他的女儿女婿也回乡在自家宅基地上开起民宿,于2020年6月开业。此前,夫妻俩曾在外打工奋斗10余年。“我们有29间房,夏天生意特别好。”老蔺的女儿蔺兴燕说。
回乡发展,也是看到了清平镇从矿区小镇向旅游小镇发展的变化与前景。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封矿后,在进行风貌打造的同时,清平镇加速了生态建设。村民渐渐发现,村里的水变清了,林木茂盛了,曾被矿山放炮吓走的野生动物回来了,山谷里的萤火虫也多了。
蔺兴燕介绍,父亲蔺天兴炒得一手好菜,一到旺季,家里请的厨师忙不过来,他都会亲自上灶为游客做几道拿手的农家菜。问及民宿收入,老蔺笑着说:“夏季有时候要提前几天预定,反正收入很可观。”
蔺天兴对清平的山山水水都很熟悉,他现在还有一个职责,巡山。
1月18日上午,蔺天兴正在巡山。他介绍,近年来环境改善了,他在巡山路上,经常会遇到黑熊、藏酋猴等国家保护动物。当地每月会象征性地给他一些补贴,但在他看来,钱多钱少无所谓,“主要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还可以锻炼身体,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民宿生意也就好了!”
如今,自封矿以来已过去三年,清平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每年盛夏,萤火虫满沟满谷。当地扶持镇村集体经济建起了观光小火车,在废地上改造出帐篷民宿,透明“泡泡屋”宿营更成为网红打卡地,加上全镇上百家彩色餐饮民宿,“童话小镇”的名声不胫而走。“夏季是旺季,周末可是一房难求。”
第一个“吃螃蟹”的矿工女儿
循着家乡生态发展 在银杏树院落里开民宿
在清平镇第一个“吃螃蟹”开民宿的,也是一个矿工的女儿。
马旭俊原来在德阳一家媒体工作,她的父亲年轻时是一名矿工,在矿山整治后退出采矿行业。
2017年,看到家乡封矿,并修复生态向旅游方面发展,马旭俊毅然辞职回到清平将自家房屋打造成民宿,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开民宿的人。
马家的民宿,院落里以银杏树为主,栽种了大量绿植,层叠的绿意掩映着一栋栋民宿,与山峦、蓝天和白云相呼应。“我们的卖点就是空气好、环境好,夏天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避暑,其他季节人少一些。”马旭俊很少给自家民宿做宣传,但回头客很多,很多客人来过一次后,又会带上朋友再次光顾。
如今,她家的民宿有28间房,每年可带来30多万元收入。马旭俊坦言,绵(竹)茂(县)公路通车和冰雪小镇项目建成后,淡季游客肯定也会多起来。
现在,清平镇的民宿已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2016年以前,清平镇只有1家馆子,现在有120家餐饮民宿,从事旅游接待人数超过600人,床位1000余张。”清平镇副镇长林森向记者介绍,现在村民意识转变了,主动将自家房屋升级改造办起民宿、农家乐。
当地政府还请来专业规划师为村民们设计,打造羌汉文化、农耕文化、矿工体验、童话主题等民宿项目。“我去过很多小镇,清平镇很不一样。”成都游客刘先生坦言,清平山清水秀,赏花避暑玩雪,没有太多商业化,适合旅游小住。
2019年,清平镇获评国家4A景区,那一年,清平镇接待游客35万人次,旅游收入5000多万,2018-2019年为群众发放分红120多万。目前,在清平镇,露营基地、玻璃栈桥、大熊猫科普知识宣教中心等重点旅游项目正在建设。“熊猫宣教中心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成为科普教育基地,此外,湔沟村规划种植箭竹,建设熊猫生态走廊。”林森介绍。
新闻背景
矿工开民宿背后——
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带来的商机与发展
实际上,清平镇的蜕变,只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建设中“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正式启动,范围涉及川陕甘三省12个市(州)30县(市区),2.7万平方公里。2018年10月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四川成都成立。
据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德阳分局消息,德阳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腹心”地带,是大熊猫岷山南部种群(B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连接枢纽。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统计,德阳片区拥有野生大熊猫5只,栖息面积409.7平方公里。此外,德阳片区内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绿尾虹雉等国家保护动物10种,藏酋猴、小熊猫、红腹角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3种。
红星新闻记者也梳理发现,自2019年以来,德阳绵竹境内的红外相机曾多次拍到野生大熊猫影像。
清平镇所在的德阳绵竹市,也搭上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东风。2019年9月29日,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在成都开幕,多部门签署协议,将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区域绵竹市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该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60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人民币100亿元。包括大熊猫科学研究院科研示范基地、大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小镇、大熊猫野生动物园、大熊猫亲子动物园、大熊猫生物科技研发区、大熊猫科普教育示范区、大熊猫国际交流展览区等。
同时,绵竹市总投资5820万元,启动“绵竹美丽竹林风景线”建设。目前已种植牡竹、撑绿竹等15种竹类5.24万丛(株)、菲白竹2.17万平方米。
更值得期待的大工程——“中国熊猫谷”已启动建设。据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分局消息,2020年确定了“中国熊猫谷”征地范围初步方案,计划2021年开工,2023年竣工,2024年完成对外营运。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记者钟正有)近日,记者从绵竹市财政局获悉,2020年,该局继续安排约1745万元用于成兰铁路绵竹段的征地拆迁工作,保障了该项目征地...
绵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